“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从治理“以药补医”乱象到推进“两票制”压低药价,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围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提速,“一揽子”的部署安排,主线清晰、配套完善、“实”字当头,让民众充分的感受到了政府一心为民的服务热情,也切切实实收获了改革之后的丰硕成果,增强了民众获得感,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医疗结构改革,突破结构性屏障。“变则通,通则久。”目前我国的医疗建设层面存在着多重问题,表现在诸多领域。从健康层面看,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需与要”更具张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理念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 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从规划层面看,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因此,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气与智慧去闯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加快实现医疗供给与效应的最大化,以及风险、代价的最小化。
优化医疗服务条件,冲破短缺性瓶颈。从住院便民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诊疗咨询、导诊导医、转诊转介、床位预约、出入院办理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到线上预约挂号,缩短了人们就医治病的时间,再到线上问诊突破了治疗的时间空间局限,无不彰显出医疗服务条件和方式的改变。面临着当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再加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迫切期待,这些服务的改善无疑为民众送上了治理良药,让民众可以从中切切实实的享受到实惠和便捷。新时代就要紧跟新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民众的诉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民生的根本痛点。
创新监管方式方法,革除隐蔽性弊端。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竞争充分的药品不具备价格大幅上涨的条件,而对于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将面对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的约束。即使部分药品由于竞争状况、原材料成本、市场供求等原因发生不合理价格上涨,也会被另一道屏障—价格行为监管机制所控制。长久以往,难免会让滋生“以药养医”的弊端,伤民众的切身利益。所以,政府要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为民众提供平价药品。同时,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个人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仅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道路固然坎坷,但前途终究是光明的,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守住“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初心,健康中国的建成指日可待。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