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7年自考《公共关系口才》考前巩固练习(2)

来源: 2017-09-22 10:38

  2017年自考《公共关系口才》考前巩固练习2

  单选题

  1.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D )。

  A.叙说    B.描述    C.抒情     D.论证

  2.本来要论证的论题是"吃鱼能健脑",而最后实际论证的是"吃鱼能够使头脑聪明",论证者犯的逻辑错误的( B )。

  A.论题模糊    B.偷换论题   C.论据虚假     D.循环论证

  3.对事物的情况作简明概要的说明是指( A )。

  A.概括说明    B.定义说明   C.分类说明     D.举例说明

  4."英特纳雄耐尔是英语international的译文,指国际共产主义。"这里采用的定义方式是( B )

  A.实质定义    B.语词定义   C.分类定义     D.举例定义

  5.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是( B )

  A.对偶    B.对比   C.排比     D.层递

  6.丘吉尔曾经总结了口头表达艺术的四大要素,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是口语表达的( C )

  A.语速    B.重音   C.节奏     D.停连

  7.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是( A )。

  A.密切界域    B.人身界域   C.社交界域   D.公共界域

  8."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C )。

  A.设问    B.反问   C.反复     D.排比

  9."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些带给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启示是(B )。

  A.化解编码的失误  B.把握符号外信息  C.克服解码的障碍  D.补救解码的误读

  10.在口语交际的语境原则中,对语境中消极.负面的影响直接加以制止.清除和封杀,以确保口语交际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这被称之为( A )。

  A.对语境的遏止  B.对语境的利用  C.对语境的导引  D.对语境的再造

  11.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被称为( A )。

  A.共同语     B.方言     C.土语     D.行话

  12.体现口才的途径是( A )。

  A.口语表达    B.书面表达   C.旁征博引   D.口若悬河

  13."言为心声"."诚于中而形于外",是指口才的( B )。

  A.目的性     B.综合性    C.技巧性    D.实践性

  14.如果某人的口语表达不仅清晰、明确、恰当,而且形象、生动、收放有致,既能正确、流畅地传递信息,又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那么说明他水平达到了( B )。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D.特级

  15."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指公共关系口才的( D )。

  A.重要     B.意义    C.功能     D.(作用)应用

  16.表示和传达信息的物质载体就是符号,也称( D )。

  A.语境  B.编码    C.解码   D.代码

  17.信息符号表示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原因是信息符号与信息之间的( B )。

  A.非对称性  B.非对应性    C.非平等性   D.非明确性

  18.口语交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 )。

  A.传播信息  B.交流情感    C.明辨是非   D.说服他人

  19.运用公共关系口才时,必须尊重公众,维护公众,服务公众,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关口才的应用中遵循( A )。

  A.公众原则  B.恰当原则    C.适宜原则   D.诚信原则

  20.最早从公共关系角度对知情权进行阐述的,是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 C )。

  A.科特勒  B.伯内斯    C.艾维?李   D.奥斯汀

  21.在公关口才的表达方式中,说话人在叙述的过程中引用.转述别人的言论或意见以增强

  表达效果的论述的一种叙述方式是( D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引叙

  22.原本的论题为"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实际上论证的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论证者犯的逻辑错误是( B )。

  A.论题模糊    B.偷换论题   C.论据虚假     D.循环论证

  23.运用对比的方法所进行的说明为( B )。

  A.概括说明    B.定义说明   C.分类说明     D.比较说明

  24."我们也要努力奋斗下去,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句话采用的定义方式为( B )。

  A.实质定义    B.语词定义   C.分类定义     D.举例定义

  25.结构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联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是( A )。

  A.对偶    B.对比   C.排比     D.层递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