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质疑2017高考作文:题目再漂亮不能有失公平
长安君相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在一场人为设计的、波及数亿人的考试中,命题者对"公平的敏感",至少意味着: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看懂题"的权利,都不会因"题目的障碍"而被排除在门外。
因为,高考公平是中国社会公平的基础秩序之一。它的本质意义就是公平,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科举千年,恢复高考四十年,多少穷苦人家的孩子,通过考试改变了命运?这也是尽管高考存在许多弊端,但一直不能废除的道理。统一高考有千般不是、万般不是,但有起码的、最底线的公平,即使是应试教育、扼杀创造、僵化思维、难出大师等种种弊端,也是大家"公平"地承受。
所以,在体现"公平"的平台上,人为制造新的不公平,才让人感到某种"缺乏公平的敏感"。
进一步说,一个最常见也最朴素的"中国梦"故事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经过自己的努力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从此走出乡村世界走进另一个世界。改革开放30余年,今天,从上海外滩到北京国贸,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里,那些喝着咖啡说着英语的白领高管们,就是这些故事的主角。从个人叙事变成国家叙事,高考给他们的东西,让后面的人看到了可以复制的希望。
可以说,高考对于农村孩子,是为数不多的甚至是唯一的一次,可以仅靠自己努力就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农村考生,高考的意义和价值远大于城市考生。他们的教育资源已经不如城里孩子了,如果在出题上又设置了障碍,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就更小。
如果农村孩子上升通道变窄,毫无疑问是进一步加大阶层固化。而社会上如果有一部分人永远看不到希望,他们会将整个社会拖入灾难、地狱、深渊。欧洲现在就有些进入了这个噩梦。经济社会发达,国民素质高,福利好,那又怎样?那些看不到希望的人可以用一场又一场的袭击,瞬间拉平阶层之间的鸿沟。
有人说,这是否对命题者过于苛责。但长安君认为,在以公平为生命的高考面前,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失去对公平的敏感和捍卫。
有句话说:"实现公平,即使天塌下来;没有公平,天就会塌下来。"
而罗尔斯对公平的规范要求更近了一步:平等之外,考虑到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阶层固化"和"通道受阻"的集体焦虑之下,更应该强化公平的制度设计。
生活在城市的高考改革设计者和命题者们,可以没有乡村贫困生活经历,但不能失去贫困的感知和同情的理解。你们某个非常细微的想法,也许都可能影响无数人的命运,一念之间有人命关天,一念之间有命运变迁,一念之间有公平万千!没有公平,何来正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