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教学指导:文本阅读过程中的误区三
三、先天不足,偏废文本的半调子语文课
于漪老师指出:"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课就是要尽心尽力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一篇篇课文是用书画同体的汉字组成,其中倾吐着作者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思想、情感、智慧,文质兼美,相辅相成,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凭借、样本,须认真解读、品味、体悟,从中领悟表情达意的规矩、奥妙。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近、亲密、亲爱……一节课下来,课文内容是什么,要点何在,精彩何处,学生心中茫茫然,谈什么质量?"然而,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种只顾内容、不思形式的"半截子语文课"比比皆是,文本似乎成了缺腿少手的"残疾人"。这种阅读课的显著特点就是只解决了文章写什么的问题,而对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问题避而不谈。
[案例五]《我的叔叔于勒》(苏教九上)
下面是某老师甲的教学片段:
师: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是怎样的?
生:阅读,并概括,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师:小说中共写了哪几个人?
生:菲力普夫妇、"我"、于勒、姐姐、姐夫等。
师:你最讨厌哪个人?最同情哪个人?
生:最讨厌菲力普夫妇,最同情于勒。
师:你为什么讨厌菲力普夫妇,为什么同情于勒?
生:因为菲力普夫妇虚伪、自私、冷酷、惟利是图。于勒被兄弟扫地出门,他的遭遇令人同情。
师: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题是什么?
生:讨论并明确。
师:假如菲力普夫妇一家在船上遇到的是一个有钱的于勒,结果会怎样?回去写一个片段,下节课我们交流。
象甲老师这样一节课只讲文章内容,只解决"写什么"而不讲为什么这样写的语文课是半调子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说:在讲文章的时候,一定要讲明语言运用的思路、思维的发展等。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运用的思路、思维的发展等。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而不那么说,为什么用这一词而不用另一词,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而不用那种口气,所有这些都跟文章内容密切相关。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章学家程福宁先生就在《文章学基础》一书中严格区分了文章阅读(一般阅读)与语文阅读。他认为:"文章阅读是以汲取思想为目的的阅读,语文阅读是旨在凭借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和语文知识的阅读。文章阅读是语文阅读的终极目的,但却不是语文性阅读的现实目的。"余应源先生则进一步指出:"语文性阅读目的在学语文,立足于语文--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为学习语言形式服务;而一般阅读目的在获得思想内容,言语形式服从于内容的理解。"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