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高三中等生寒假复习方案
在今天讲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估计大家今年复习之后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到高三之后发现比高一、高二努力很多,做了大量的考题。但是,估计半年之后,有70%的考生题做了很多,但是分并没有质的飞跃。还有的学生,说发现有些部分反而降低了,还不如当初最开始学的过程。这些问题到底在哪儿呢?这实际上是大家多年以来困扰的过程,甚至还有很多考生错的最大的量的题在哪儿?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发现明明会做,但是做错了,对于很多学生的困扰是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作为考试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估计大家可能看了很多的参考书、做了很多的题、听了很多的课程,大家的脑中一定有个惯性的思想,只要做到把各个知识点学了、吃透了,并通过做题,把这些知识点灵活运用,考试自然拿下。这个过程是否真的如此?我相信大家做的时候解决了第一个字,就是怎么样把一道考题从不会做到会做,但是多年的惯性思想是大家以为等我把不会变得会做,当然就做这个题了,实际上完全不是如此。第二个字是什么字呢?当我确实把不会做的题会做之后,并不等于会做对,大多数没有得到分的考题,并不是不会做,明明是会做,但是第一没有得分,因此还必须还有第二步要研究,就是怎么样把会的变为做对,所有会的变成做对的地步,不到这个地步,即使再怎么会,仍然没有分数。即使这两点都研究之后仍旧不能获得高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时确实做对了,可是大家平时看时间了,有时候做作业的时候可能没有看时间,考试得看时间,再怎么样并没有做到每做一道考题都是快速或者临场去做,因此必须研究第三个字,怎么样从做对变为快速做对,不到快速做对,考试分数仍然上不来。
所以,第一个从不会到会,第二个从会到做对,第三个是从做对到快速做对。但这三个过程都研究完之后,分数仍旧没有提高,或者没有质的提高。大家想一下,我们再做多少次模拟,毕竟不是高考,因此这时候的心态和在考场上的心态完全不一样,而大家在考场上的心态是,平时做题可能很清醒的过程,到了考场的时候,只是想着把考场的状态做到一样不就完了吗?大家想一下,从小时候到现在,哪一次做到考场状态和平时一样,大多数是小于或者等于。因此,就用模考临场做题法,因此需要研究第四个字和第五个字,第四个字是平时研究清醒做题时,我得问自己不清醒怎么仍做对,就是说第四个字从清醒做对,研究到不清醒怎么做对。但是大家知道,考场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或者个别题并不难,但是当时瞬间的思维短路,在考场上可能会遇到当时不会做的考题,大多数考生认为当然分拿不到了?其实考试真正的定义是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压力之内,用你所能发挥出的各种水平把分数提高,而并不只是用你学过的知识点。换句话说,一个考生在考场上所能应用的能力非常多,而导致需要研究最后一个字,在考场上一旦遇到不会做时,怎么能够仍旧把分数得到,尤其是填空和选择及有固定思想的大题。换句话说,这五个字联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分数。
第一从不会到会,第二从会到做对,第三从做对到快速做对,第四从清醒做对到不清醒做对,即从不会怎么能到获得高分,是由这五个字所构成的全部分数点,我估计绝大多数考生在平时的时候研究的是哪个字呢?是第一个字,怎么从不会到会,而这并不是全部分数的提高点。这时候有人说可能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怎么实施?我们引出如下三个大字:
第一,我们必须要在寒假的时候自己研究做题或者研究知识点时怎么能换个思想,我们不要去研究为什么,该研究如何做?可能很多人很难理解,我可以解释一下。大家想一下,当你们在做英语题的时候,当做到阅读题之后,一对答案,发现答案选A,而你选了B,我相信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考生会立刻以如下方式去研究,再把这个题仔细琢磨一遍,把原文、问题、选项都仔细琢磨一遍,研究完之后终于明白了,A才是对的,其实B怎么错、C怎么错、D怎么错,尤其是选B犯了什么错误,至此研究明白全部考题之后就算研究完了。或者有的学生看原文怎么解释,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看选项,A选项是什么意思,而A的意思与原文几乎一样,所以答案选A,而B、C、D在哪儿犯的错误,学生就明白了。
再举个例子,数学题。假设做道题,要么做错了,要么不会做的时候,可能自己会研究或者看着解答,比如说数学大题,很可能多数的学生这样做,第一步先做这样一个变形,得到一个结果。第二步用我们学过的一个什么知识点,联合这个结果一做一个联例,得到结果二,结果二再结合原文的这么一个条件,连例得到结果三,再将结果三做如下几种变形,得到了一个结果四,最后结果四在结合我们脑中的一个什么知识点,得到了一个结果五,至此这个题做完了。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会从第一步开始到每一步,发现懂了,到最后全弄明白了发现是这么做的。
如上的过程是我们多年的惯性思想,大家总以为我这么学习不就可以拿下分数吗,而且很多人就是这么获得高分的。不错,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道理,真正在每个班上获得高分的比例非常之低,如果这么研究真的正确的话,按理说获得高分的比例应该较高,但为什么比例会如此之低呢?即使所谓好学校而言,所谓非常高分的比例,一般50个人一个班的也就是5―10个人,为什么不能达到30―40以上呢?这是指出来寒假班所有学生该好好研究的道理。比如说现在拿手笔划一个图形,假设用一个小圈,叫做一个考生在做英语题时,他第一遍所能够读懂的量,他以这遍水平呢,选出了错误答案B,等他之后一对答案,发现答案选A,他又去仔细研究了一遍。大家想一下,他仔细研究一遍是不看时间的,写单词不认识的可以查一下,写句子看不懂的可以慢慢分析一下,而这个分析过程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你研究一遍时所能读懂的水平量,肯定比第一次做题的水平量要高得多。而你大圈的水平研究明白了,A是对的,B、C、D为什么不对,至此好象学会了全部知识。可是大家思考一下,考场上你发挥出来的是什么水平?研究是以大圈水平研究明白的,但你在考场上发挥出的水平是小圈水平,更有大多数考生发挥的水平比小圈水平还要低。因为临场状态并不像大家想象得如此之好,所以导致的结果是平时研究的每一道考题都能研究明白,但是对下一次得高分并没有质的飞跃。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咱们看参考书第三段第二行有一句话,告诉我答案是A怎么对的,B、C、D怎么错的,听起来非常合理,但是大家想一下,假设你问自己一句话,这个题对你得分没帮助。
作为一个学生,问自己一句话,在考场上,我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之下,我做一道考题时,凭什么能够快速知道此题答案在第三段第二行,这个题是我以前没做过的,我并不知道在哪儿,而你自己做错,不就因为读了第三段第四行吗?所以导致你真正做错,不是说你读不懂做错,是你当时第一遍做题过程中没有问自己,我如何没有在第一遍做题时看出来正确答案是第三段第二行。
比如说数学题,一道大题当你研究完全部步骤,明白道理之后,好象是做出来题了。比如说拿到考题之后,参考书讲解第一步该做这个事儿,应该研究如何能做到。前段时间我做讲座时,有一个学生问我一道题,我拿到题之后,脑中马上有两个思维,第一个思维,我想先将原题某个条件化解,第二个思维,我想将所问的项带到原文式子中,两个不同思维,我发现第一种思维,做不出来,第二种思维做得出来。可是在考场上瞬间时,怎么能够知道该走第二种思维,而不是第一种思维。由于在考场上你可能遇到的考题有很多不思维的过程,比如说拿到考题的时候,我凭什么能够知道思维起点在哪儿?即当我在做式的变形时,我有很多种变形方式,我凭什么能够知道该先做这步变形,我要研究的是如何在第一次做时马上想到,而这是我所想举的例子,就是第一个大字,研究号的概念,具体实施的思维是这个思维,当你在寒假做考题的时候,无论这个题做完之后是对还是错,都问自己这么一个道理,就是以我第一次的做题水平,问如下几个说法就能问得出来:第一,以我刚才第一遍做题的水平,不是之后再读一遍,是第一遍水平,在那个水平之下有什么招让我从所给的ABCD中选出A来,而这个过程才叫做研究得分点,但不是去研究A为什么是对的,BCD为不能不对。换句话说,英语研究的真正定义是我以研究怎么能选出A为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A为什么对,BCD为什么是错。而数学而言,也要研究好,不研究为什么,就是如何做的意思。所谓的数学研究如何做是这样的,比如说拿道考题之后,一旦有思路的时候,当我有很多不同思路时,在临场的时候,凭什么时候走左边的思路还是右边的思路,大家知道,在考场上一旦走错思路,想回来很难。不像平时,做着发现不对,可以改个思路做,但是临场状态下,大多数考生都一定会处于并不是很清醒的状态,就会立刻放着,做别的。所以,必须研究在第一步的时候,在有思路的时候,很多条路的时候,照哪条路走的判断,第二步是所有这些题如果我没有思路的话,在这个情况下,我怎么能根据题目本身决定我该怎么做,而不是根据自己多年来惯性的经验主义去研究。
当然,这第一个字,大家听完之后可能道理能理解,不知道怎么做。今天毕竟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中国有一句古话"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我需要给大家一个什么思想?大家在寒假的时候怎么能以这样的思维研究出来的每一道考题导致自己能把题做对,或换句话说,刚才所说的研究如何做的真正定义,不是以老师的水平,也不是以参考书的水平。是以你在第一次做题的水平去研究如何做?而不是研究这道题如何去字。因为你的第一遍水平有可能并不是很高。这是今天所说的第一个字,当你解决如何做的时候,它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当你会做时怎么能从会做变为做对。但是,这点并不能解决全部概念。
第二个大字是简化。咱们在考场上,为什么很多人有时间压力时,就不能把题做出来,而没有压力的时候,就很容易。很多人把这个事儿归为心态不好,或者状态不好,我只要状态好就可以了,大家想一下,从小学考到现在这么多年了,我们已经参加过很多考试,就这么多考试过程而言,大家知道你说了无数遍状态好就行了,但是有几次状态好,大多数人都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点。因此,我们需要有另外一个思想解决,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在考场上有时间压力就做不出来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愿意看武打小说,高手什么境界?叫无招。所谓高手无招就是这样的,大家知道,考场上只有简单的方法才会有用,复杂的方法几乎没有用。但是大多数考生仍在去研究一种非考场上操作的复杂方法。比如说英语部分,很多考生在脑中回忆着一堆语法知识、一堆词法知识、一堆句法知识,无数个词组,把这些东西都放在脑子里,可大家思考一下,在你考场说做单选、做完形、做阅读的时候,在临场状态之下,搜索到正确的知识点,而把这个题解出来的过程花的时间就越多,因为你脑中的量越多,搜索时间就会越慢,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会干扰到你的瞬间做题过程,就导致这些部分必须得简化出来。怎么简化?一会儿再说。
像阅读,我将阅读题分成无数类型,观点类、细节题等,就每一种类型而言,我们有一个固定的思路过程,考场上拿着这样的考题就这样做,听起来其实挺合理的,但是大家思考一下,到了考场上,作为考生,还有没有时间将问题和原文分类,这只是在已知答案的倒推法,是适合于讲解这道考题,大家不适合于一个考生在有时间压力下的瞬间做题过程,我因此这块儿必须要简化出来。
再说数学,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知识点,对吗?这么多的知识点,考场上没有一道考题是考你此知识点怎么回忆过来,考的考题都是让你用所学的知识做出来。有些考题用的是某方面知识点,有些考题用的是某一类知识点,还有的考题是将各种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有人做出来,有人做不出来,就是因为知识点在他脑中不是一块一块的,而就是很简单的思维道理。因此,我们需要提第二个词简化。什么叫简化?比如说英语,很多人说英语背这么多东西,理综、生物、化学都是这样,其实道理很简单,简化由如下几个字解决:第一个字,知识点的简化。
比如说英语,大家知道,英语所以有的知识点,不论是语法、词法、句法,都是为了完成英语和中文的区别,英语是精确度较高的语言,这些知识点都是为了怎么能把语言说得更加准确。换句话说,所有的知识点都只为了一个字服务,就是语意的精确度。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结果,当你脑中有这么多知识点时,你必须要把每一条知识点都变成语意理解。比如说有人说我们的参考书说过,所有的复杂句子要去做分析,就是由5个基本句形组成的,我就是这么记的,但是从简化上讲可以什么都不及,就是语意的精确度。作为一门语言,必须把语言说准,要想说准就必须说完整,因此你只要记住语意必须要完整,至此所有的复杂句子全结束了。说白了,所有的五个基本句形就只一个字,语意的完整性,就可以全拿下了。可以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考生去背过,什么词跟to do,什么词后面跟doing,那么有些人是记住了,有些人就没记住,很多人说我怎么能快速记住呢?无所谓,你所要的不是要去记它,是用语意去理解它,to do和doing从英语上讲,它的意思是不一样的,doing这个词是表示动作的同时性,而to do是表示动作的先后性,因此,你只要通过语意去理解,但凡两个动作只有同时发出才合理时,咱们就加doing。比如说try,尝试,我可以尝试的去做,就是尝试在做着,也可以先尝试准备之后再做,意思就是既能加to do又能加doing的词汇,所以导致我能立刻记住它是一个to do和doing都可以的,其实我能立刻知道,加doing这事儿一定是做了,加to do一定是没做,就完了,这就是语意的简化性,所有的英语知识点,就是用一个字去理解,语意的精确度,而你们在寒假时,通过做题时把所有知识点简化成语意一个字,考场上只有简单才会有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