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8年10月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4)

来源: 2018-07-31 20:00

   15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  )。

  15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  )。

  15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  )或(  )的结果。

  154.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  )的方面。

  155.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  )关系,反义是(  )关系。

  156.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  )。

  157.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  )和词的(  )联系起来。

  158.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159.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  ),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  ),简称(  )。

  160.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  )。

  161.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162.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  )。

  163.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  )来实现的。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 。

  164.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  )。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  )和修辞效果。

  165.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  )补充确定的。

  166.所谓“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理解,把(  )背景也包括在内。

  167.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  )来概括。

  168.(  )、(  )、(  )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169.同义词的“同”主要指(  )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  )、(  )和(  )等方面。

  170.(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171.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  )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  )的限制。

  172.(  )就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173.词义的构成有(  )、(  )、(  )三个方面。

  174.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是(  ),在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  )

  175.在多义词几项意义中,有一项意义占据主要地位,这种意义是(  )。

  176.(  )是派生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大致可分(  )和(  )两种方式。

  17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  )、(  )和(  )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17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  )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  )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179.(  )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也是语言词汇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180.同义词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81.反义词可分为(  )和(  )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是后者。

  182.派生义的产生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

  183.任何文字都有(  )、(  )、(  )三要素,其中(  )为文字所独有,其他两个方面则与语言的(  )和(  )相对应。

  184.人类在发明文字以前,普遍经历了用(  )和(  )来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阶段。

  185.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是(  )字母,现在所使用的各种表音字母大多数由它分化、派生而来。

  186.汉字的发展趋势是(  )。

  187.文字起源于(  )。

  188.书面语是口语的(  )形式,所以它的结构比较严谨。

  189.文字的主要作用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  )的局限性。

  190.(  )字母是现代大部分拼音文字字母产生的基础。

  191.汉字由于种种原因始终维持着(  )的格局。

  192.比较古老的表意文字除汉字外,还有古埃及的(  )、古美索不达米亚苏末(  )、古代克里特(  )和中美洲的(  )等。

  193.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字母是(  )字母。

  194.书面语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的,是(  )的加工形式。

  195.腓尼基字母向西向东发展,分成两支,向东发展产生了(  )和梵文字母等。

  196.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上(  )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197.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  )。文字是由(  )、(  )、(  )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198.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  )特点和(  )特点

  199.文字改革不等于(  )改革。改进或改革文字的目的,恰恰是要使文字能更好地记录 ,而不是要改变(  )。

  200.文字就其性质来说,和(  )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的专利品。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