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8自学考试《植物营养与施肥》高分模拟题(2)

来源: 2018-08-05 21:32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的两个过程:养分离子向根迁移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途径:截获、扩散、集流。

  截获:是指根系在土壤里伸展过程中吸收直接接触到的养分。

  对移动性小的离子较重要,如Cu、Mg。

  扩散:是指土壤溶液中当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所引起的养分运动。速度较慢,每天只有几毫米。受离子浓度及含水量影响。如P、K。

  集流(质流):是因植物蒸腾作用而引起的土壤养分随土壤水分流动的运动。速度较快,但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足够大。NO3-之类高溶解性的离子的主要吸收机制。 如N、Ca、B、Mo。

  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阳离子吸收):被动吸收、主动吸收。

  被动吸收:养分进入根细胞内需消耗能量的属物理或化学的作用 (非代谢吸收)。是植物吸收养分的初级阶段。

  主动吸收:凡是养分进入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的,具有选择性。如逆浓度吸收(代谢吸收)。

  载体学说:生物膜上具有某些分子,它们有载运离子通过生物膜的能力,它们对某种离子具有专性结合点,因而可以选择性的运载某种离子通过生物膜。

  载体学说比较完善的从理论上解释了关于离子主动吸收中的三个基本过程:

  A 离子选择性吸收;B 离子通过质膜;C 在质膜中转移和离子吸收与代谢作用的密切关系。

  离子泵学说:指离子泵可以在逆电化学势梯度的情况下将离子泵入或泵出细胞膜。

  植物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究竟有机养分以什么方式进入根细胞,尚无肯定结论。

  有机养料的吸收由膜上透过酶作为载体运入细胞,这个过程需消耗能量。

  也有人用“胞饮”现象了解释有机物的吸收。如蓖麻、松树根尖都有这种现象。

  叶部吸收(根外营养):养分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最后通过质膜进入细胞内。

  根外营养:植物叶片(包括一部分茎)吸收养料并营养其本身的现象。

  意义:当土壤环境和水分过多或过干等造成根系营养吸收受阻或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动衰退时,叶面吸收养料可以弥补根系吸收养料不足,但只能做为根系营养的一种补充,而不能代替。

  叶面施肥可以解决生产中的某些特殊的问题(优点):

  1、土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往往引起养分固定,有效性降低,施用效果差。采用叶面施肥即可快速,经济的矫治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微量元素施肥的主导措施。

  2、叶面施肥,各种养分物质可直接从叶片进入体内,参与代谢过程,比土壤施肥快。

  3、在胁迫条件下,如土壤干旱,养分有效性低,通过叶面施肥及时补充养分。

  4、在作物迅速生长期,通过叶面施肥补充根系吸收的不足,发挥高产品种的最大潜力。

  5、施用叶面喷肥,在蔬菜作物上可减少推荐施氮的25%,而维持同等产量,从而减少土壤残留矿质氮和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6、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土壤施肥不可能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叶面施肥可以促进灌浆,使籽粒饱满。

  7、叶面施肥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

  缺点:由于大量元素需要量多,单靠叶面施肥就会供应不足。

  根外施肥包括:叶面喷施、注射施肥、打洞填埋、涂抹。优点是:用肥少,收效快。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离子间相互作用。

  光照:a)能量的供应:吸收养料需要能量,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大,吸收的能量多,养分吸收也多;b)酶的诱导和代谢途径上需要光照、硝酸还原酶的激活需要光;c)蒸腾作用:光可调节叶子气孔的开关,而影响蒸腾作用。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增加,呼吸作用加强,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也随着增加。

  水分: a)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的矿化,促进养分释放;b)释放土壤中养分的浓度,并加速养分的流失。

  通气:有利于有氧呼吸,也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根系的呼吸作用;2.有毒物质的产生;3.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

  土壤反应:在酸性反应中,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碱性反应中,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土壤反应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生物作用)和土中矿物质的溶解和沉淀(化学作用),因而间接影响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多寡。

  养分浓度:植物对土壤溶液中某些养分的吸收速率,决定于该养分的浓度,这种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是一种渐近曲线。

  养分全量:指某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有效和无效态含量的总和。

  有效养分:指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那部分养分,包括水溶性、交换性、弱酸性。

  光照对根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具体原因:光照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当大量施肥,而土壤保持保肥性较弱时,会产生“二重图型”。

  土壤pH对根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具体原因: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

  根系对养分的调控机理:植物根系对养分吸收的反馈调节机理可使植物在体内某一养分离子的含量较高时,降低其吸收速率;反之,养分缺乏时,能明显提高吸收速率。净吸收速率的降低包括流入量的降低和溢泌量的增加。

  酸性土壤上植物生长不良的原因: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影响养分迁移的因素:土壤湿度、养分的吸附和固定、施肥。

  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几种方式, 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为主? 它们在根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① 迁移方式: 截获、质流、扩散;② 氮以质流为主:土壤吸附弱,移动性强;磷以扩散为主:土壤固定强,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移动性弱;③ 氮的根际亏缺区比磷大的多。

  植物吸收养分特点:选择性,累积性,基因型差异。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a)拮抗作用: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

  b)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

  c)维茨效应:外部溶液中Ca2+ 、Mg2+、Al3+等二价及三价离子,特别是Ca2+能促进K+、Rb+及Br-的吸收,根里面的Ca2+并不影响钾的吸收。

  植物营养的遗传性: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都属基因型,就是说,同一作物不同的品种吸收养分的速率和最大速率以及对养分的亲和力是不相同的。

  植物的营养特性:

  a)共性:所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16种元素。

  b)个性: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育期所需养分不同。

  植物营养期:植物通过根系由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一般作物吸收三要素的规律是:生长初期吸收的数量和强度都较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到成熟阶段,又趋于减少。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的不平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的那段时间。

  磷的营养临界期:大多数植物在幼苗期,具体如冬小麦在分蘖始期,棉花和油菜在幼苗期,玉米在三叶期。

  氮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三叶期,本田在幼穗分化期,杂交水稻本田在分蘖期,棉花在现蕾期。小麦、玉米一般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钾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分蘖初期和幼穗形成期。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期。

  玉米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喇叭口到抽穗初期;小麦氮素在拔节到抽穗期;棉花氮素,磷素在开花结铃期,水稻氮素是分蘖期。

  阳离子交换:被土壤负电荷吸引的阳离子可以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出来,所以称为交换性阳离子,它的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CEC。

  作物吸钙作的能力:是指作物能吸收难溶性磷酸盐中磷的能力。

  根的CEC较大的作物,对难溶性磷酸盐具有较大的吸收能力。因为它与Ca的结合能力较大,故能利用难溶性磷酸盐中的磷,根据CaO/P2O5的比率来衡量这一能力。

  水稻根中有一条“乙醇酸途径” 可产生过氧化氢,是水稻根部产生氧化力的一条特殊代谢途径。施用氮肥能促进提高根系氧化力。

  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土壤” 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参与植物营养的微生物区可分为:细菌化营养类型、真菌化营养类型(区别在于在供给植物营养上,前者是细菌起主要作用,后者反之)

  细菌化营养类型:固氮菌

  真菌化营养类型:菌根,不仅能吸收水分和养分,转而营养植物,有的还能形成生长素,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当土壤养分不足时,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之间会竞争养分。

  平衡施肥:均衡地供应作物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施肥原则。

  意义: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加速并扩大植物和动物的生产。

  施肥方法:撒肥、带施、条施、穴施、深施、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注射施肥、打洞填埋、涂抹)。

  土壤中的有机质不只可以供给有效磷,还可以活化土壤中的磷。

  有机肥中的钾的有效性较高,植物能吸收利用。就钾肥而言,有机肥可以代替化学肥料。

  有机肥优点:营养全面,肥效长,含有一定的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田理化性质,提高肥力,使废弃物再度利用,减少化肥投入,保护环境

  缺点:肥效缓慢;有机质容积会释放有害物质;有机肥施肥数量大,耗费劳力。

  无机肥优点:含量高,施用量少。

  缺点: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会造成土田板结;肥效短而猛,易流失,污染环境;长期施用可抑制土田微生物的活动,导致土田的理化性质降低。

  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优越性:a)提高土壤主要养分;b)活化土壤中的磷,减少无机磷的固定;c)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有机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形成微团聚体,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