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8年10月自考《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九章)

来源: 2018-08-17 19:08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指的是(A)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2.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度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这是一种(B)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3.个体有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个体有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C)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4.个体有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有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这是一种(D)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5.社会学家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A)

  A.社会交换理论

  B.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C.动机需要理论

  D.本能需要理论

  6.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叫做(A)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人际沟通

  D.社会沟通

  7.除了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人们还使用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来传递信息。这是指(B)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人际沟通

  D.社会沟通

  8.支配型的男性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女性搭配成很好的夫妻,这符合下列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B)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9.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同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A)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10.学生在排定座位后,同座的和邻座的同学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因而多半能够互相吸引,成为好朋友。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C)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个人品质

  11.人际关系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测量法,它的创立者是心理学家(A)

  A.莫雷诺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12.同一群体的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会表现出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当与其他群体相比较时,成员就会产生一种属于自己群体的感觉,这就是(A)

  A.归属感

  B.认同感

  C.社会性支持

  D.自尊感

  13.当个体的思想与行为符合群体要求时,就会受到群体的赞许与鼓励,从而强化了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一致性,使个体获得(C)

  A.归属感

  B.认同感

  C.社会性支持

  D.自尊感

  14.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被称为(A)

  A.群体规范

  B.群体领导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认同

  15.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作(C)

  A.群体规范

  B.群体领导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认同

  16.主要指群体中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够影响群体行为的人采取一定的手段,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群体成员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被称为(B)

  A.群体规范

  B.群体领导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认同

  17.认为领导者都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特质,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这种关于领导的理论是(A)

  A.个人特质理论

  B.情景特质理论

  C.素质理论

  D.资质理论

  18.认为情境因素决定了个体能否成为群体的领导者。这种领导理论是(B)

  A.个人特质理论

  B.情景特质理论

  C.素质理论

  D.资质理论

  19.个体在进行作业操作时,如果有他人在场,或是与他人一起从事一项行为操作,那么,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特瑞普里特把这个现象叫做(A)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20.有时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这被称为(B)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21.费斯廷格等人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这种现象叫做(C)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22.当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这被称为(D)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23.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至于使其他普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叫做(C)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思维

  D.群体极化

  24.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被称为(A)

  A.从众

  B.服从

  C.顺从

  D.遵从

  25.个体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被称为(B)

  A.从众

  B.服从

  C.顺从

  D.遵从

  26.社会助长的实验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之一。它是由哪一位社会心理学家首先通过实验证实的(A)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阿希

  D.米尔格拉姆

  27.社会心理学家曾进行了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在实验室中考察了影响从众的各种因素。他是(C)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阿希

  D.米尔格拉姆

  28.关于服从的经典实验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于1963年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进行的。他是(D)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阿希

  D.米尔格拉姆

  29.群体中的去个体化现象主要是由哪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B)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阿希

  D.米尔格拉姆

  30.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的社会学家是(C)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霍曼斯

  D.米尔格拉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