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及答案(12)
1.对下列人口统计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南方 |
北方 |
||
朝代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
西汉 |
2 470 685 |
19.8% |
9 985 785 |
80.2% |
唐代 |
3 920 415 |
43.2% |
5 148 529 |
56.8% |
北宋 |
11 224 760 |
62.9% |
6 624 296 |
37.1% |
A.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2.《唐书》记载的唐朝830名进士的分布来源见图示(注:士族指的是世家大族或豪门望族;寒门即庶族指的是一般的中小地主;小姓指的是二者之间的阶层),由此图示可知( )
A.唐朝依然延续了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B.唐朝时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进士考试
C.士族小姓寒门子弟中进士人数一样多 D.唐朝科举考试进士分布来源很不平衡
3.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 )
年龄 |
进口 |
出口 |
1885年 |
88 200 018 |
65 005 711 |
1895年 |
171 696 715 |
143 293 211 |
1905年 |
447 100 082 |
227 888 197 |
1911年 |
471 593 943 |
377 338 166 |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 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
C.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 D.对外贸易的增长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
4.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
5.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该表反映出( )
类别 年份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制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B.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D.中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6.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
GNP总量(10亿美元) |
GNP增长率% |
失业率% |
1930 |
90.4 |
-12.3 |
8.7 |
1933 |
55.6 |
-4.1 |
24.9 |
1935 |
72.2 |
10.9 |
20.1 |
1938 |
84.7 |
-6.3 |
19.0 |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7.“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 )
A.阴阳相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德治国
8.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9.1916年荣氏创立了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率达到74.2%,随后申新发展成9个厂。申新纺织公司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推动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0.《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中记载:1841年1月6日道光帝命湖南、贵州各调兵一千,四川二千往广州,湖南兵51天后到达,贵州兵47天后到达,四川兵79天后到达。这一现象能够说明( )
A.清朝法令军备废弛 B.清朝军事体制落后
C.清朝全国动员抗敌 D.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11.1977年7月30日,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出现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日本共同社报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这反映了国人怎样的愿望( )
A.结束动乱局面 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拨乱反正 D.推进改革开放
12.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是毛泽东的哪部著作(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3.1984年,邓小平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这反映了当时( )
A.党的工作重点实现重大转移 B.改革的市场取向已渐趋明朗
C.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传统观念开始受到强烈震撼
14.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15.“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 )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16.“这是一个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这巨人群体中,我们可以看到( )
A.达·芬奇 伽利略 B.卢梭 牛顿 C.康德 达尔文 D.法拉第 普朗克
17.“3月8日到12日,彼得格勒城的妇女们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短缺的危机。失业的工人,缺粮、断饷的逃兵与贫穷的农民趁机加入……”该事件使俄国( )
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签订了退出战争的和约 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8.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在工业化时期,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主要是指( )
A.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B.余粮收集制
C.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供给制
D.大规模开荒,提高粮食产量
19.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
A.需求差异 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 D.自然环境
20.《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21.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
A.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
B.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
C.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
D.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
22.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指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
A.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D.有违儒家民本精神
23.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24.“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旧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B.新中国之初打破资本主义阵营
C.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 D.新时期外交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发展
25.古希腊人相信:“惟法律是将众人结合为一的最基本纽带,故而无法满足于行使单纯的专断权威。”“彼时整个文明都服从法律的统治……现代世界兴起于旧世界的废墟之上,却依然紧密联系着古代城邦的法律概念。”(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这表明古希腊( )
A.法律是紧密联系各城邦的基本纽带 B.奠基了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进程
C.城邦法律因专断而导致了文明毁灭 D.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立法的蓝本
26.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
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B.罗马法导致公民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27.伏尔泰说:“商业已使英国的公民富裕起来了,而且还帮助他们获得了自由,而这种自由又转过来扩张了商业;国家的威望就从这些方面形成扩大了。商业渐渐地造成了海军的力量,从而英国人也就成为海上的霸王。”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商业的发展使英国文明、强盛 B.殖民掠夺使英国人获得了精神自由
C.公民平等促成了英国海军的强大 D.公民自由是建设强大国家的必然条件
28.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 )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29.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 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 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30.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D 6.C 7.D 8.B 9.B 10.B
11.C 12.C 13.B 14.B 15.B 16.A 17.B 18.A 19.D 20.C
21.C 22.C 23.C 24.D 25.B 26.A 27.A 28.A 29.C 30.C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