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年高考历史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六)

来源: 2019-02-19 13:04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2.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仍相当普遍,战国时期尚有余风,其中以秦国人殉之风最为兴盛,东周列国与秦国人殉较为接近的是保存了东夷人习俗的齐国,但人殉规模还是比秦国稍逊一筹,而与齐国一山之隔的鲁国,人殉现象就很少。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人殉制得以维持的关键 B.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影响社会习俗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 D.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
  3.《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  )
  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4.贞观三年,吏部尚书杜如晦对唐太宗说,“两汉取人,皆行着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科举),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这表明(  )
  A.唐太宗决定改革科举制度 B.杜如晦认为科举制有缺陷
  C.唐朝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 D.唐初选官缺乏统一的制度
  5.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  )
  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
  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 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6.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
  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7.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  )
  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 B.中国古代信仰的多样性
  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D.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
  8.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  )
  A.皇权被严重削弱 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
  C.宦官凌驾于皇上 D.内阁制名存实亡
  9.明清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由此可见改土归流(  )
  A.以灵活务实的手段逐渐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直接控制和管理
  B.主要目的是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地方统治
  C.争取战略要地,进而控制西南边区,巩固国防的需要
  D.根本目的要以汉族的传统观念影响西南各民族,达到“以汉化夷”
  10.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  )
  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 B.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
  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D.坚持“以德治国”理念
  11.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雅典(  )
  A.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民主原则的不统一 D.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12.据古代雅典若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 B.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C.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 D.司法审判会主持公平正义
  13.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的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令。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  )
  A.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 B.君主权力的逐渐加强
  C.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D.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14.罗马法中的契约制度规定,当事人必须陈述一系列法律规定的言辞和格式化的用语,有时候当事人还必须伴以仪式性的动作;裁判官在发言、命令或裁判时,也必须毫无差错地使用法定术语。这些严格的形式(  )
  A.保障了当事人真实意图的表达 B.体现了对财产安全保障的诉求
  C.适应了帝国时期新的发展要求 D.表明法律有效保护了平民权益
  15.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 “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C.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明确君臣等级,与材料中“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相符,故A项正确;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但材料中“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皇权,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材料中“殷周制度”尚未出现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主体未能体现材料中“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经济发展是人殉制最终崩溃而非得以维持的关键,故A项错误;材料中秦国、齐国、鲁国人殉制差异巨大,生存环境(崤山和泰山)和社会阶段正是影响这一社会习俗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人殉制度是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遗留的产物,它与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必然和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决定社会习俗的只能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而非是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等上层建筑,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万户以上为令……皆有丞、尉……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等信息可知,秦朝在地方各级行政机构都设有相应的官员进行管理,说明了秦朝在地方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央行政体制,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等级体制,故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题干是杜如晦对唐太宗的建议,没有反映唐太宗的决定,故A项错误;杜如晦认为两汉多士是因为“州郡贡之,然后入用”,而科举制“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可以看出杜如晦认为科举制有缺陷,故B项正确;唐朝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唐初实行科举制,有统一的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没有体现行政地位的下降,故A项错误;“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可得出其监察职能下降,故B项正确;宋代通判其本身是为监察而设,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宋代对地方管理体制,只是叙述了通判监察职能的逐渐丧失,不能体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两个中央设置的行政机构分别是汉代的中朝,清代军机处,二者都是中央机构,没有体现出对地方统治和管理加强,故A项错误;二者都是辅助皇帝的中央机构,但军机处没有决策权,不是行政处置机构,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跪受笔录,完全听从皇帝的命令,集权于皇帝一人,没有体现“分化事权”的制度,故C项错误;汉代中朝和清代军机处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故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城隍祭祀由单纯的民间信仰转变为由封建最高统治者所扶植的官方信仰,联系城隍本身所代表的公正、无私等引申涵义,这很明显是封建统治者在利用神道为其政治统治服务,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只有城隍祭祀这一种信仰而已,故B项错误;封建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永远不可能趋向一致,故C项错误;城隍所代表的公正无私以及宋代将其列入国家祭典、明太祖进一步提升城隍祭祀的地位与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特点可知,这一时期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并未削弱,故A项错误;结合明代宦官制度的相关内容可知,明代宦官的权力是来自皇帝的宠信,因而宦官专权体现出了皇权的专制,故B项正确;由于宦官的权力是来自皇帝的宠信,因而其不可能凌驾于皇帝,故C项错误;内阁本就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宦官专权体现的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表现,题干所示现象并未体现内阁权力有何变化,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可见明清统治者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过程中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手段,从而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直接控制和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突出了改土归流手段的灵活性,其他三个选项都涉及到改土归流的目的,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出来,故B.C.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材料中“难以分清”的现象之所以出现,根本在于君主专制统治,君主的爱憎衡量决定着所有的领域,容易导致不同领域界限的模糊和混淆,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并非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的信息,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没有政教合一的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难以分清”,没有交代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大会的决策缺少理性,缺少真正的公民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程序,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雅典公民大会的决策缺少理性,没有涉及民主的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的监督问题,故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公民争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并不一定都须通过司法解决,故A项错误;据题干信息德摩斯提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纠纷,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说明雅典公民的法制观念,没有涉及公民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司法审判的结果,故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故皇帝的决定也属于古罗马法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体现了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法官判案,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题目中的《法学总论》属于《民法大全》的一部分,故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材料中罗马法程序繁琐,不能完全保障当事人真实意图的表达,故A项错误;契约制度的严格规定体现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材料中罗马法程序繁琐不能适应帝国日益增多的经济事务,故C项错误;材料中法律规定适用于罗马公民,而非只是平民,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可知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得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的,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对国王的态度,没有涉及革命的合法性问题,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工业革命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