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升试题及答案(4)
1.考定武王伐纣的时间是一个典型的历史年代学课题。有学者根据《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及武王征商簋之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即木星上中天)克昏,夙有商”来推断结论。这一历史推论过程涉及
①文献史料的考证 ②古气象的数学计算 ③古代历谱的编排 ④青铜器铭文的释读
2.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九卿中的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宗正掌皇帝宗族事务,且任一官员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这反映了其政体的实质是(B)
A.官多职细,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重贤任能,社会稳定 D.体制混乱,政务繁杂
3.李绅生于唐大历七年,曾出任国子监助教、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等职。他曾作《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诗句表明他 (B)
A.站在农民阶级立场上,反对地主阶级的重税多役政策
B.受儒学影响极大,具有强烈的“民本”“重农”意识
C.倡导“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
D.为维护统治秩序,强调“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4.欧阳询所创立的书体,笔力遒劲峻利,结体险中求稳,法度森严,该书体的代表作有《九成宫》等。下列书法截图出自这一代表作的是(D)
A B C D
5.明朝时,民谚“钻天洞庭遍地徽”已出现。下表是根据《明代徽商及其商业经营》中部分信息整理而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C)
商人 |
商业活动范围 |
杨春元 |
遍历吴、越、闽、楚、关、陕间 |
程君 |
尝涉齐、鲁、燕赵之郊,其后逾瓯越至闽海,历漳、泉与藩舶贸货而返 |
王直 |
抵日本、暹罗、西洋等国互市 |
汪姓富商 |
在苏、杭收买了千金绫罗绸缎前往川中发卖 |
汪伯龄 |
从父兄入蜀,以益资斧,榷茶雅州 |
A.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加剧了竞争 B.安徽当地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徽商为商品市场的拓展做出了贡献 D.当时国内区域性市场缺乏必要联系
6.“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使雅典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雅典的市民而言,政治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口才的张扬、言论的交锋。”对材料中雅典市民新的“生活方式”解读正确的是 (C)
A.接受君权神授理念,保证社会稳定 B.实施中央集权,控制希腊政局
C.倡导民主与自由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D.建立联邦体制,提高国际地位
7.尽管普罗泰格拉在雅典传播自己的雄辩术和哲学思想,使自己有了很高的声望,但他还是因说“神不可知”而被驱逐出雅典。“被驱逐”现象说明当时雅典(B)
A.尚缺乏言论自由的民主环境 B.未摆脱宗教传统思想的束缚
C.仍然以神为社会信仰的中心 D.公民对城邦具有强烈责任感
8.马克思将工厂称之为“使用机器的工场”。从这个角度看,工厂与工场主要区别在于(B)
A.生产方式不同 B.生产动力差异
C.经营管理不同 D.生产性质不同
9.右面的漫画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所载刘瑜关于美国民主制度的文章《选谁都差不多》。由此判断该画的寓意是(C)
A.说明两党制符合美国的国情
B.表明党派林立是美国政治的突出特点
C.体现了资本家控制下的两党政治
D.党派竞争使总统等官员缺乏安全感
10.《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段话实际上(C)
A.表达了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诉求 B.说明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合乎人性
C.承认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D.明确了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革命目标
11.下面是李鸿章生平年表(部分),透过该表可以看出李鸿章 (B)
同治四年(1865年) |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
同治十一年(1872年) |
设轮船招商局 |
光绪三年(1877年) |
设开平矿务局 |
光绪四年(1878年) |
开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
光绪六年(1880年) |
设天津水师学堂 |
光绪七年(1881年) |
设开平矿务商局 |
A.注重商战,为民族资本主义做出了贡献
B.重视洋务,具有一定的近代化意识
C.努力维护清朝的稳固,是民族英雄
D.妥协卖国,盲目崇拜洋人,误国误民
12.郭廷以说:“海运大开(即新航路开辟)已三百年,中英的接触已两世纪,彼此互感不满。中国虽无调整之意,英国则已不耐,认为非变不可。”这里的“非变不可”最主要是指 (B)
A.走私鸦片,扩大市场 B.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
C.政治结盟,经济互惠 D.诉诸法律,建立协调机制
、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