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基础培训题四

来源: 2019-01-23 12:50

   1、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出版物市场竞争的焦点必然越来越集中在出版物的( )上。

  A.数量和规模   B.质量和品牌   C.质量和效益   D.速度和市场   2、在以下古代字书中,字数最多的是( )。   A.《字汇》   B.《说文解字》   C.《类篇》   D.《仓颉篇》   3、清代( )的一生为他人校书,对私刻贡献颇多,人称“清代校勘第一人”。   A.黄丕烈   B.孙星衍   C.顾广圻   D.叶冒炽   4、国内最早创办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 )。   A.《六合丛谈》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万国公报》   D.《东西洋每月统纪传》   5、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被缓登一年的,应推迟( )报考上一级别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A.三年   B.五年   C.两年   D.一年   6、出版社如在年度出版计划已经审核、备案后还要增补选题,须在发稿前( )将选题计划报送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   A.三个月   B.半年   C.一个月   D.两个月   7、以下不属于定价目标的是( )。   A.销售目标   B.品牌目标   C.利润目标   D.成本目标   8、我国出版业使用时间较长的定价法是( )。   A.印张定价法   B.成本定价法   C.随行就市定价法   D.理解价值定价法   9、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区别在于( )。   A.法定许可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合理使用则否   B.合理使用可以针对未发表的作品,法定许可则否   C.法定许可如果著作人权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就不能使用,合理使用则否   D.法定许可必须付酬,合理使用则否   10、以下侵权责任中,不属于侵权人必须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   A.消除影响   B.公开赔礼道歉   C.赔偿损失   D.罚款   11、出版社对其出版的作品,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社应将所得全部报酬的( )支付给著作权人。   A.30%   B.40%   C.50%   D.60%   12、著作权代理公司为著作权人寻找且负责办理有关作品著作权转让或许可使用事务,按管理收取的代理费一般占合同金额的( )。   A.5%   B.10%   C.15%   D.20%   13、从出版单位的角度说明出版的目的和价值及出版单位的立场和态度的文章是( )。   A.编者按   B.编辑说明   C.凡例   D.内容提要   14、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   A.商代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15、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 )时期。   A.五代   B.宋代   C.元代   D.唐代     第1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7: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提出的挑战;   新技术的发展导致出版业发生革命性变革,使出版业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也向出版业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   1.对出版队伍的挑战   新颖信息技术等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使出版活动成为既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活动,又是现代化的、科技含量很高的生产活动。我国出版业为适应这样的变化,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在,几乎所有的出版单位都为业务骨干配备了计算机,经过培训和自学,他们已经普遍能够上机上网,能够初步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有些出版单位已经建立局域网,联上互联网;有的还建立了数字化编辑出版管理系统。但是,现在许多出版单位的计算机设备大多只是单机使用,而且主要是用在文字、图像处理方面,许多重要的信息没有输入计算机,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各种数据库,因而,信息新技术的应用程度比较低。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和出版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不足。面对这个挑战,许多出版单位已经采取各种措施,更新出版队伍的人才结构和出版人员的智能结构,并以聘请计算机专业人员担任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辅导老师、技术顾问等各种方法,帮助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一支新型的出版队伍必将在迎接挑战中形成。   2.对出版物市场竞争力的挑战   新技术带来的出版物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出版物市场的扩展,使出版业成为深受各方面关注的阳光产业,同时也预示着出版物市场的竞争必然出现空前激烈的局面。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加强改革,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出版物市场竞争的焦点必然越来越集中在出版物的质量和品牌上。谁有远见卓识,能把握住这个新趋势,在质量、特色和品牌上狠下苦功,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在出版物市场上独领风骚;谁鼠目寸光,或者走歪门邪道,谁就会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由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发的出版物市场竞争,将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趋向。一些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的同时,正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力图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化内容在强大的新技术支持下,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市场,并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既不能退回到闭关自守的老路上,又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我国出版业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对外来文化要吸收、利用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创新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化市场竞争能力,努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   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既向我国出版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挑战,也给我国出版业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我们如果能够作出正确的应对,努力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就能使中国出版业健康发展,更加繁荣。   3.对出版业管理的挑战   我国的出版业管理本来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新技术的发展又给出版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怎样保护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的著作权,不使新颖的信息技术为猖獗的盗版活动所利用;如何加强互联网出版物的贸易信用保证;如何防止信息污染和文化渗透的危害;如何确保我国的信息安全;如何建立各种既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新的出版业管理制度,等等。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国已经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和《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以及其他许多部门规章的修订和重新颁行,就是为了及时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的出版业管理也一定会在迎接挑战中前进,取得新的进展。这对我国出版业的更大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保证。   第2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3:古代记录汉字的字书;   成熟、系统、简洁、便用、统一、规范的文字体系,是书籍编辑出版的最基本条件。这个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不断出现的古代字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过程的发展轨迹,也为汉字体系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统一文字后,李斯编《仓颉》七章,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母敬编《博学》七章,后世学者推断,它们可能是用来作为小篆字体的范本并教授童蒙的。汉代的“闾里书师”曾把这三部书合而为一,统称《仓颉篇》,断60字为一章,共55章,合3300字。汉代扬雄续《仓颉篇》撰《训纂篇》,有5340字。许慎作《说文解字》,有9353字(不计“重文”)。梁顾野王撰《玉篇》,有16917字。宋司马光修《类篇》,有31319字。明梅膺祚撰《字汇》,有33179字。清《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字书积累了不同时期产生的文字,而字数的增多,一是由于为适应各时代表达新词语的需要而增造了新字(包括用增益偏旁的方法以表现新意的孳生字),一是由于文字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当多的异体字和俗体字。实际上日常使用的有六七千字。   第3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8: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   编辑工作始于何时,学术界对此尚有不同意见,但对于“最初的编辑工作主要是校勘”这个观点,基本上已形成共识。例如,冯道刻《九经》,令田敏校勘。田敏是国子祭酒,他负责总校勘,手下另有一批学者具体从事校勘。所以,田敏实际上是总编辑。到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刻《五经正义》,孔维为都勘官,另有多位国子博士为勘官。这个都勘官,就是总校勘,亦相当于现在的总编辑。小规模刻书,校勘多是兼职,无需专人。坊刻其实也有校勘,只是校之不精,或因未有专人、马虎从事,或是虽有专人、水平太低。   古代刻书业的特点,是从事古籍编纂、编集、编选之类的工作,以官刻、家刻者为多。家刻的业主往往是学者,有能力从事编纂、编集、编选之事,而书坊大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官刻不接受民间新作,书坊因有市场风险而较少受理新作。因此,新作一般都由作者自己出资请刻工或送坊间刊印,不经他人编辑加工。一些大的书坊也会主动寻找名家的各种批注本、诗文集出版,如是新作一般也都由作者自己编校。   私家刻书,为了保证质量,往往延聘专家校勘。南宋廖莹中在临安刻书,宋人周密说他搜集数十种版本,动用百余人校勘,廖氏世綵堂因此留下许多精品。明代汲古阁毛晋刻书,专门造了楼阁招待校书的众多学者。   清代乾嘉以来校雠学迅速发展,学者刻书常另请专家校勘。例如,钱熙祚刻《守山阁丛书》聘张文虎,伍崇耀刻《粤雅堂丛书》聘谭莹,蒋风藻刻《铁华馆丛书》聘叶昌炽,黎庶昌刻《古逸丛书》聘杨守敬,等等。清代为他人刻书做编辑工作最有名的要算顾广圻。孙星衍、黄丕烈、胡克家、秦恩复、汪士钟这些公认的名家刻书,也请顾广圻去校勘。顾广圻,字千里,江苏元和(今吴县)人,自己并无巨著传世,一生为他人校书,人称“清代校勘第一人”。由他校定之书,“举世珍若珙璧”。他与出版家黄丕烈合作最多。黄氏最佳的版本,再加顾氏最佳的校勘,珠联璧合,弥足珍贵,世人称为“顾黄”。   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所附《劝刻书说》中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刻书不择佳恶,书佳而不传雠校,犹糜费也。”此可谓经验之谈。“延聘通人”的意思,就是延聘学问渊博的人从事选书、校勘。从业务内容看,这应属于古籍编辑工作。   自宋以来出版界流传一本书,题名《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这是一本最早的有关编辑出版业务工作的条例。该书有 “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七个条目。所谓“书本”,就是务必事先将不同版本搜集齐全,请专家参证其他相关书籍,进行反复审订与校勘,最后确定刊刻的定本。所谓 “字画”,其实就是要求规范文字,以字书为准,使用通行字体,去掉俗字或怪僻古字,也包括如何避讳。所谓“注文”,是详细说明如何处理注文、疏文、正文三者的复杂关系。所谓“音释”,其实就是要求规范注音,贯彻正确的注音原则以及避免方音等。所谓“句读”,与现在要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相似。所谓“脱简”,是查补缺页和文中脱漏之处。所谓“考异”,就是校勘,并将校勘记附于书后,以备读者考查。上述七个条目,对现在的古籍编辑工作也有重要参考价值。除《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外,还有《通志·校雠略》等也对古籍编辑工作有所介绍。   第4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36:近代出版物的变化;   中国近代是社会激烈动荡,中西学术、新旧思想猛烈碰撞的时代。近代出版业通过自己的最终产品棗出版物,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同时也走出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窠臼,使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代时期,传统出版物渐趋衰退,国外新的出版物形态渐为国人接受,并逐步成为主要的出版形式。   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它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用木版雕印,主要在南洋华侨中免费散发;国内最早创办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 1857年在上海创刊的教会刊物《六合丛谈》。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苏州长洲人唐大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开始纂辑出版的《吴医汇讲》已经是期刊。这一时期相继出版的主要刊物还有:1868年教会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广学会成立后,成为广学会的机关刊物,是外国传教士所办最有影响的一种刊物;1872年英商《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记》,是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1896年创刊、由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1900年由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的综合性杂志;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的《图书月报》,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在20世纪初短短的10年中,在上海地区陆续创办的刊物达160余种。   报纸在中国大量出版发行,也是近代出版的一大特点。报纸作为一种国外传入的新的传播媒体,主要是教会及外商办的,上海、天津、北京、汉口、广州、福州以及东北等地均创办了一批以中国人为阅读对象的中文报纸,如《上海新报》(1861,上海)、《申报》 (1872,上海)、《时报》(1886,天津)、《字林汉报》(1893,汉口)、《闽报》(1897,福州)、《顺天时报》(1901,北京)、《协和报》(1901,上海)《盛京时报》(1906,奉天)、《全闽新报》(1908,厦门)、《芝罘日报》(芝罘)、《岭南新报》(广州)、《燕都报》(北京)、《关东报》(旅顺)、《盛京报》(沈阳),等等。其中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报纸;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1949年停刊。《申报》馆在办报的同时,还出版大量图书,其光绪年间出版的《申报馆丛书》收书300余种,内容包括小说、艺术作品、尺牍等。申报馆是近代中国很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之一。   图书出版方面,除了注重出版维新派、革命派著作及各类翻译著作外(详见下文),教科书渐次成为一大支柱。20世纪初,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新式学校的兴起,社会对教科书的需求大增。南洋公学、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藻文书局、广智书局、乐群书局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教科书,以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其中尤以南洋公学、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最具影响。教科书从诞生起,就成为各出版机构经营的重点,其市场占有率直接影响到一些大出版机构的盛衰。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业务中,能适时跟随局势的发展,于1904年即推出《最新教科书》。该教科书分初小、高小和中学三类,由张元济、杜亚泉、庄俞、黄英等人撰写,推出后广受欢迎。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的教科书体例后为清学部认可,并被纳入学部颁布的初、高小暂用教科书目与中学暂用书目。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逐渐成为国内各学校首选的教材。   第5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8:对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获得者的管理;   1.出版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出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从具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用合适的人员担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1)取得初级资格者,可以聘任助理编辑(助理技术编辑或二级校对)职务。   (2)取得中级资格者,可以聘任编辑(技术编辑或一级校对)职务。   2.已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还应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应聘在职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   3.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持有证书的人员应每三年凭所在出版单位出具的介绍信、连续三个年度的考核证明以及正规院校或省级以上出版行政部门所属教育培训机构出具的最近连续三个年度的继续教育合格证明,到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登记时,对于各方面都合格的,予以按时登记;对于存在不合格情况的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缓登或者取消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1)凡在一个登记期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缓登一年:   ①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一年。   ②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   ③不能按要求提供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证明。该类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继续教育,完成规定的学习要求,方可恢复登记。   凡被缓登一年的,应推迟一年报考上一级别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2)凡在一个登记期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取消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①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以上。该类人员如果今后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须重新通过相应级别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②有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对该类人员,发证机关要收回其资格证书;出版单位可以将其解聘或调离。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吊销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收回资格证书,且两年内不准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   (2)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   (3)国务院新闻出版和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5.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若因违反有关出版工作的规定而受到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该类人员五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工作。   6.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若因违法而受到刑事处罚,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该类人员此后永远不得再从事出版工作。   第6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2: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   年度出版计划是出版社准备在某一年度安排出版的产品计划,有时也称“年度选题计划”。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要求: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计划应经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在实际操作中,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出版社应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制定出版计划,先报主管部门审核和批准,再送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出版社如在年度出版计划已经审核、备案后还要增补选题,须在发稿前一个月将选题计划报送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特殊急件须随时报批。   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是出版行政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这一制度,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出版活动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根据规定,出版社未将年度出版计划上报备案或在出版物出版后再补报计划,都将受到行政处罚。   第7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4:定价目标;   定价目标是出版单位制定定价策略的依据和出发点。不同出版单位有不同的目标,就是同一出版单位,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定价目标。出版单位的定价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销售目标   这种定价目标将大幅度增加产品销售量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最直接的努力方向。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经营管理者认识到,利润率是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增加的,因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量的增大,从而会促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长期来看又能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2.品牌目标   这种定价目标具有浓厚的品牌意识,旨在为树立品牌服务。品牌,如前所述,既有出版物的品牌,也有出版单位的品牌。以图书来说,名书、名社互为因果。名社是在名书的基础上形成的,名书又大多为名社的产品。名书、名社一旦在读者心目中扎根,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为了达到出版物定价的品牌目标,怎样定价有利于树立名牌,就尽量采用怎样的价格。   3.利润目标   这种定价目标以获取利润为努力方向,实际上是定价的最终目标。这是因为没有利润就不能扩大再生产,出版单位就无法发展。所以,在不影响销售、不影响树立品牌的前提下,偏高定价,未尝不可;不能偏高定价者,可以适中定价,以获取一般利润或保本微利。   第8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27:印张定价法的原理;   印张定价法只适用于纸质出版物。   印张定价法的基本特点,是以一个印张作为定价标准来计算整册书刊的正文价格,再加上其他部件的价格后定出书刊的价格。这种定价方法要求先分别计算出正文、封面和插页的价格,再将它们相加,从而定出书刊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定价法中所说的“正文”、“封面”和“插页”,包括范围较广泛,与图书整体设计中的概念不完全一致。在定价法中,正文包括与正文一起印刷的前言、目录、索引、附录、后记等部件,封面包括护封、函套,插页包括书名页、环衬、图片插页和其他插页等不与正文一起印刷的部件。由于各类插页的印制成本往往不一致,所以需要按它们的具体情况分别计算。   印张定价法的计算公式是:   定价=正文印张价格标准×正文印张数+封面价格+插页1价格标准×插页1数量+   插页2价格标准×插页2数量……+插页n价格标准×插页n数量   上式中:“正文印张价格标准”的单位是元/印张;封面因总是以有一个,就直接采用“封面价格”;“插页价格标准”的单位是元/页,“插页1、插页2……插页n”表示不同类别的插页。   例如,E图书的正文用纸为19个印张,每印张的价格标准为 1.20元;封面价格为1.50元;主书名页1页,价格标准为0.20元;环衬4页,价格标准为0.25元;彩图插页4页,价格标准为 O.50元。将这些数据代入上式,便可计算出该书的定价:   定价=1.2O×19+1.5O+0.2O×l+0.25×4+0.50×4=27.50(元)   我国出版业使用印张定价法的时间较长。原先,由国家对一般图书、教科书、期刊的正文每印张价格和封面、插页的价格分别制订标准,全国各出版单位统一执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一般由出版单位自己根据近期内本单位书刊的定价情况,分别确定正文每印张价格标准的范围和各种装帧样式的封面以及插页等的价格标准。   实际上,各出版单位在确定本单位的印张价格标准时,一般也要考虑成本、利润、发行折扣率、税金等因素,所以,现在的印张定价法也可说是成本定价法的速算方式。虽然如此,由于各种具体书刊的成本情况千差万别,与确定每印张价格标准时所采用的一般成本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各种书刊的发行折扣率也往往有所不同,所以利润率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第9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3:法定许可;   法定许可,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并应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可见,法定许可与合理使用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定许可须付酬,合理使用不付酬。   我国著作权法分别规定了下列五种法定许可:   1.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这是因为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九年制义务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这里要注意的是:第一,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第二,教科书是指课堂教学所用的正式教材,不包括教辅材料等;第三,使用的数量要符合法律规定的量的要求。   2.作品在报刊上刊登后,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这里要注意:第一是相互转载、摘编只限于报刊之间,如要转载以图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应依法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直接支付报酬;第二,首次刊登作品的报纸或期刊无权不准许其他报刊转载、摘编该作品,只有著作权人才享有这项权利(见下文)。   3.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这里应掌握两点:第一,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或现场表演都不能作为法定许可的条件,只有当作品己经被授权合法制成录音制品后,才适用法定许可;第二,仅限于音乐作品,不包括曲艺、诗歌朗诵等文字作品及其他作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法定许可部有例外:如果著作权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转载、摘编)的,就不能使用(转载、摘编)。   4.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这是因为我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任务,同时播放的作品也很多,涉及众多著作权人,都要取得许可有一定困难。但是,立法机关也考虑到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所以作出此规定。   5.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条规定只对录音制品的著作权人适用。表演者和录音制作者不享有播放权,故不必向其付酬。   第10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9:侵犯著作权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对于侵害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行为,法律要求侵权人须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1.停止侵害。这是指侵权人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如停止出版、发行和销售侵权作品。责令侵权人承担这项责任,可以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扩大。   与此相关的一种情况,是权利人可以事先向人民法院申请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由于上述做法与侵权行为人的经济利益有重大关系,因此,适用时应比较慎重。一是要查清侵权事实,证据确凿;二是被侵权人提出申请,应以书面为准,如需提供经济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令申请人提供。   2.消除影响。这是指侵权人应采取必要措施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公众对权利人或者其作品的不良印象,使社会对其评价恢复到受侵害前的状态。这是非财产性的责任方式,主要适用于对著作权人造成的人身权利损害。消除影响,是恢复名誉的一种形式,侵权人在多大范围内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损害,就要在多大范围内消除损害带来的影响。例如,甲抄袭了乙的作品,而该侵权作品是向全国发行的,那么,甲就应在一张全国性的报纸上刊登声明,使社会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以及事实真相。   3.赔礼道歉。这是对受害人的一种精神抚慰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如在诉讼中当庭向被侵权人口头致歉;也可以和消除影响合并使用,如在报纸或其他媒体上刊登公开道歉声明。   4.赔偿损失。这是指侵权人有义务用自己的财产赔偿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失。例如,作者甲的某部著作由乙出版后被书商丙盗印销售,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甲的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以及乙的专有出版权,还影响了该图书的正常发行,给甲和乙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补偿甲、乙的经济损失,丙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至于如何进行赔偿,依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第11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39:已出版作品再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的报酬;   经著作权人授权,出版单位对其出版的作品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单位应将所得全部报酬的60%支付给著作权人。   第12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49:著作权贸易信息的获取途径;   我国出版单位获取著作权贸易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三种。   1.与海外出版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与世界上一些出版范围同本单位相似、且其相应出版物具有品牌影响的出版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的业务联系非常重要。国外的大出版机构都定期向外界发送新书(包括将出书和其他出版物)目录,这是了解有关领域新出版物的重要途径。大出版机构一般还都有自己的网站,定期访问这些网站可以及时了解该出版机构的出版状况和著作权贸易动态。此外,访问“亚玛逊网上书店”、“国际版权在线”、“法兰克福书展”等专业网站也可了解新书出版的综合信息,并可了解有关出版物的市场反映。一旦与海外有关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它们通常会定期通报有关信息,推荐选题,建议进行著作权贸易等。另一方面,了解海外有关出版机构的实力、出版范围和兴趣所在,也是选择合作伙伴进行输出性著作权贸易的重要前期准备。   2.重视参加国际书展和国际刊展。国际书展和国际刊展是集中进行书刊出版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寻求和进行著作权贸易谈判的最重要场合。因此,各国出版商都特别重视参加国际书展和国际刊展。在这些展览会上可以直观地了解选题和著作权信息,并直接进行有关的贸易谈判。每年10月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著作权贸易场所。我国自1986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也己发展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书展之一,并自2002年起每年举办。下表列出的是一些最重要的国际书展。   期刊过去很少举行集中的国际展览。随着期刊出版的国际化发展,国际期刊协会已于2001年在伦敦举办名为Magazine Marketplace的国际刊展,并将继续定期举行。   3.借助于著作权代理公司。著作权代理公司又称“版权代理公司”,是专门从事各项著作权代理业务的商业中介机构。它们接受著作权人委托,为委托方寻找且负责办理有关作品著作权转让或许可使用的事务,并按惯例收取占合同金额一定比例(通常为10%)的代理费。一些较有影响的代理公司往往为许多作家和多个大出版机构进行代理,因此同这些著作权代理公司建立和保持合作关系是获取著作权贸易信息的重要途径。例如美国约翰·布洛克曼公司是著名的科普图书著作权代理公司,《2000年来最伟大的科技发明》等一批海外优秀科普图书,就是由该公司提供有关信息并帮助我国出版单位进行著作权贸易的。我国已相继成立了多家著作权代理公司,如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上海版权代理公司等。上海版权代理公司近年来已成功地为国内各出版单位代理引进了五百多种图书,并且是海明威作品全球中文版独家代理人。我国台湾地区的大苹果代理公司、博达版权代理公司在引进海外图书中文翻译权方面也很活跃。   此外,从一些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如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等),亦可了解有关信息并进而获得著作权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不同于著作权代理公司,是著作权人的非营利性集体组织。它们代理著作权人进行著作权贸易,所得收入扣除直接管理费用后全部转交著作权人。这类机构往往是国际组织的成员,或同各国的同类组织有互相代理合作关系,可帮助获得海外作品著作权授权。   第13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31:出版前言和编者按概述及应注意的问题;   出版前言也称“出版说明”、“编纂说明”、“编辑说明”等;编者按也称“编者的话”、“编者附记”。它们的撰写角度略有不同,而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以出版单位的名义,从编辑工作的角度向读者作的交代或说明。这种交代或说明,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书刊内容。凡是书刊正文没有明确表示而读者又应该了解的情况,都可考虑用这一形式来加以说明。   出版前言一般是针对整本图书的出版而言的,故常置于图书正文之前。编者按则只针对一篇或一组文章,一般置于文章的前面或后面;如果只是针对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或者引文,则也可夹于正文之中,用括号标明。编者按多用于期刊和报纸,图书间或也使用。   撰写出版前言和编者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写法上可以百花齐放,亦庄亦谐,但必须与图书或文章的个性贴切。譬如,对政治性的图书和文章宜严肃稳重些,而对生活类的图书和文章就可以轻松活泼些;对学术类的图书和文章宜有凝重感,而对译自外文的图书和文章则不妨有点异域风情。   2.篇幅可长可短,但以短为宜,力求精练。出版前言一般以占一两个页面为宜,但如有作考证或辩论的需要,写得长些也无妨。编者按则应短小精悍,百来字甚至数十字即可,要简单明了、观点鲜明地将主要内容讲清,不宜旁征博引地大发议论。文字风格宜朴实、严谨,浮躁、夸饰是不可取的。   3.交代的内容应根据图书或文章的特点有所侧重,有所突出,而不必面面俱到。“时间匆促”,“水平有限”,“错误、缺点在所难免”之类泛泛而谈、言不由衷的客套话,多数是画蛇添足,不能说明编者的谦虚,反而让人感到编辑工作的草率,还是不说为好。   4.涉及的材料都应该认真核实,切忌主观臆断。出版前言和编者按对作者、作品的评价,是代表出版单位作出的,尤应注意立论中肯、持论有据,切忌以个人好恶随意褒贬。   5.出版前言和编者按因为是代表出版单位的,所以不署撰稿人姓名,有时可署出版社名称或“本刊编辑部”等,而根本不署任何名称的做法也是常见并允许的。出版前言和编者按一般由初审编辑撰稿,经复审、终审者审定;有些重要的出版前言或编者按,往往由出版单位领导亲自撰稿,以示慎重。   6.有许多图书,或者因为作者在前言(或后记)中已作了交代,或者因为图书并不特别需要作什么说明,可以不写出版前言。而不必撰写编者按的文章,更是占大多数。   例文一:《青年文库》新编本出版前言   《青年文库》是我社编辑出版的大型丛书,从1977年开始陆续出版,至1989年底,已出版120余种。现在,我们从这套丛书和我社近10年间出版的其他图书中精选出40种45册,编为《青年文库》新编本……   《青年文库》新编本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门类的读物,以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为主要对象。力求比较系统地、简明扼要地介绍各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我们出版这套《青年文库》新编本,旨在为青年读者提供一套常备的、比较系统的自学读物,帮助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为我国的思想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收入《青年文库》新编本的图书都依据最新版本……如仍有疏漏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本丛书]   例文二:《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笔谈三篇》编者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实践中也积累了新的认识和经验。下面三篇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总结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认识和体会,相信对大家会有一定的启示。   [摘自《求是》2000年第16期]   ☆☆考点32:出版前言和编者按的内容;   1.出版前言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出版前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说明出版目的和价值。这是从出版单位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出版该图书。应着重对图书的价值所在,如内容的创意、版本的珍稀、写法的独特等,向读者作一总的介绍,让读者把握图书的基本价值,提高读书质量。   (2)简介图书的特点。为了让读者认同出版单位的价值判断,往往还需要对图书的内容作简明扼要的介绍,提炼出基本特色,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3)说明出版过程。有些书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之不易,在出版前言中说明出版经过,能增加读者的信任感。文集、选集的出版前言,还往往要向读者说明材料的搜集、考订和编纂的经过。对于著述过程与内容有较为密切关系的其他图书,也要提请读者注意成书过程。   (4)介绍作者的成就和影响。作这方面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做到“知人论书”。一般在两种情况下需作这类介绍:或是因为作者在某一领域有杰出的地位(较多用于文集、选集或学术理论著作);或是因为作者的作品富有特色却为一般读者所不熟悉(较多用于古籍和译著)。   (5)表明出版单位的立场和态度。这往往意味着编辑出版者对图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并非每篇出版前言都要包括以上几个方面,撰写时应该根据图书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取舍或侧重。出版前言中有时还要写上编写人员以及有关协作单位等。   2.编者按的内容   编者按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三种:   (1)介绍型。编者对作者的生平、文章的背景。写作的经过等作简要介绍,或者对文章中的某些材料作考订、核实等。写这样的编者按,往往是因为所介绍的内容与文章有着重要的联系,目的是加强宣传效果。   (2)提示型。编者从文章中引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引导读者展开讨论。这种编者按多用于报纸、期刊。写这样的编者按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原文有较大的典型性,二是编者有明确的讨论目的和讨论方向。   (3)评论型。编者针对原文,明确表示自己的观点,发表旗帜鲜明的议论,以启发和深化读者的思考。编者既可以赞同原文,向读者作热情洋溢的推荐,也可以反对、批驳原文,提纲挚领地指出原文的谬误,引导读者以批评的眼光来阅读。   第14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8:简牍;   “简牍”是“简”和“牍”的合称。加工成细长条、可书写文字的竹片和木条,称作“简”。把多根简编联在一起称作“策”(册)。简一般宽约0.5厘米,可抄写一行字。可抄两行字的简使用较少。加工后可书写文字的木片称“牍”。牍比简宽,呈版状。在纸张大量生产、使用以前,简牍因其便于取材、制作且价格低廉而成为书写文字的主要载体,得到广泛使用。从形态和功能看,简牍已具有较完备的书籍形态,对后世的书籍形制影响深远。   王国维《简牍检署考》曰:“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为后先,而以竹木之用为最广。”从材料的易于获取来看,简牍的出现理应很早。至于究竟始于何时,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可以确认的是,简牍在东周至魏晋间(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是主要的文字记载材料。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有240多支,为墨书篆体,6600多字,主要记载用于葬仪的车马兵器。   从后世发现的简牍看,它们记载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各种官方文书、私人书信、各种书籍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汉景帝年间(公元前156--前141)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的一批简策,内容有《尚书》、《礼记》、《论语》等几十篇。因这些内容与当时的传本不同,引起了一场今古文经学的争论,形成了两大学派。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冢竹书的发现,在历史上也很有影响。荀勖、束皙等考订了这批简策,整理出《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16部书(现仅有《竹书纪年》的辑佚本和《穆天子传》存世)。   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战国至秦汉间的简牍。例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晏子》等竹简,其中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的历谱是目前见存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又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墓葬中出土的《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和《秦律杂抄》等多种竹简,四川青川秦墓出土的“田律”木牍等,都为我们了解古代简牍在文献传播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了解简牍的形制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简牍的原材料也往往因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取材不一,如南方多用竹简,而敦煌、居延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都是木牍。竹简的加工一般需要经过这样几道工序:一是杀青。刘向《别录》说:“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含水量高,容易朽蠹,因而凡用新鲜竹子制作简片,都要先用火烤干,并削去不易着墨的竹青。制作木牍,也要先将木材作干燥处理。二是截断与片解(也有学者认为杀青是在截断与片解之后)。王充《论衡·量知篇》写道:“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竹子与木材都要截断,然后按照简长与简宽的要求,加工成一条条薄片。三是用编绳联简。单片的简也称“札”、“牒”,若干简编联起来便成为“策”,也称“简策”、“编”、“篇”等。联简所用编绳为麻线、丝线或牛皮条。编绳至少两道,较长简策则需三道或四道。编绳所过之处刻有契口,用以固定编绳。   简一般长23厘米,相当汉尺一尺。按照汉代的规定,抄写经书和诏令要用较长的简。敦煌出土的诏书简长24.3厘米,约合汉尺一尺一寸,即所谓“尺一之诏”。居延出土的诏书目录,简长达67.5厘米,合汉尺三尺。遣册和历谱也有长至三尺以上的,如银雀山汉墓的《元光元年历谱》,简长69厘米,是目前所见最长的。抄写经书的简大多也较长,如汉代五经用二尺四寸简。   简面上端空白处称“天头”,下端空白处称“地脚”,中间是书写面,以“栏界”与天头、地脚分隔。简策的开头,常有两根不写字的空白简,称“赘简”或“首简”,用以保护后面的文字。书写完毕的简策,以最后一根简为轴心,向前卷起,最后用带子将卷轴系好,以免散脱,并便于携带和存放。   简牍作为文字载体,较之甲骨、金石有着明显的优势,因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流行的时间超过千年。后世的书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因袭了简牍的形制,如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书写形式;版面的版框、行款、天头、地脚。此外,书之称“卷”、“册”以及许多书业术语,如“杀青”、“尺牍”、“版图”、“书札”、“篇籍”等,无不与简牍相关。   第15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25:官刻;   官刻始于五代冯道刻印《九经》,此举使雕版印刷从民间行为上升为中央政府倡导之事。由于后唐刻书由国子监主持,书版也藏在国子监,所以后人称之为“监本”。历代朝廷都设有专门的出版机构,如宋有国子监、元有兴文署、明有司礼监、清有武英殿等。此外,朝廷各部门也都可以刻印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如刑部刻律法、太医局刻医书等。   地方官府也刻书。南宋的地方官府刻书最盛,不只是路、州、县官府,连接待过往官吏的招待所公使库,也有了余钱就刻书。明代藩王府刻书在地方官刻中享有盛名,人称“藩刻本”。地方官府所办学校,经常利用学田等产业收入刻书,其中不乏精品,人称“书院本”。顾炎武《日知录》说:“闻之宋元刻书皆在书院,山长主之,通儒订之,学者则互相易而传布之,故书院之刻有三善焉:山长无事而勤于校雠,一也;不惜费而工精,二也;板不贮官而易印行,三也。”   官刻的出版主体是官府。官府可以利用手中权力,形成人、财、物几方面的出版优势。历代朝廷刻书,都有学者专家主持,在他们手下从事校勘工作的,是一批硕学名儒。朝廷为刻书设立的作坊,规模很大。像清代武英殿,设立书作与刷印作两个作坊,书作职在界划、托裱等,刷印作职在写样、刊刻、折配、装订等。这两个作坊,内部又有分工合作,共有书匠、界划匠、平书匠、刷印匠等八十多人。大小官府刻书,都有经济补贴,为追求质量,往往不计成本。有时候,朝廷直接命令拥有良工佳纸的地方为之开雕,如北宋诏令成都、杭州刻书,元诏令浙江、江西刻书,清诏令扬州刻书,等等。   总的看来,官刻在出版史上所起的作用不小。首先,官刻高度重视出版活动的文化价值,使之成为一种出版传统,进而影响全国出版界的价值取向。其次,官刻所刻书籍以经籍与史籍这两类为主,数量众多,校勘精湛,士人奉为圭臬。第三,官刻出版大部头书籍的业绩突出,像宋代编纂刻印的《大藏经》、《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以及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都是鸿篇巨制,非以政府之力无法完成。与民间出版相比,官府刻书往往具有字大行疏、开本宽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官刻常见的弊端有:经营管理落后;印刷技术创新能力远低于坊间;陈腐内容也不少,如明清两代官刻中《御制文集》、《御制诗》、《祖训》、《圣训》之类连篇累牍;官刻往往因政府的政治导向而对书籍作任意删改,如武英殿版二十四史就曾被清廷故意篡改;明代经厂本因出自太监之手,校勘不精亦为后人所诟病。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