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本科申请—关于大学专业的选择
经常会碰到家长和学生和我探讨孩子专业选择的问题。他们会找来各种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水以及美国大学本科各个专业的排名。听到的最经典的argument是这样的:Texas A&M大学的会计本科排名比加州伯克利的好,甚至可以说比哈佛大学的好,因为哈佛根本就没有会计学的本科专业。所以建议孩子申请德州大学而非加州伯克利大学。这种感觉,换个中国的环境,应该是这个版本:金属处理专业北京科技大学的比清华大学的强,而北大则根本没有该专业,于是建议该学生报考北京科技大学,目标是金属处理。
这让我想起了我大学时代的一个朋友的痛苦经历。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在高中时代对计算机科学已经有了不俗的造诣。但在填报志愿时,顶不住班主任老师的游说报考了北大生物化学专业。结果因为不喜欢生物学这个专业,导致大学四年在痛苦和压抑中度过。好端端的一个有志青年最后差一点没拿到毕业证书。可喜的是,毕业后他重新找回了自我,返回了他所钟爱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并最后被美国微软公司招聘至西雅图总部工作。这样的例子,其实在中国的大学中非常普遍。但大部分选错了专业的学生都不会像我那个同学那么幸运。
种种此类的悲剧,反映了一个我们教育体制中的弊端:备受应试教育折磨的高中生,他们还来不及思考自己的兴趣,他们还来不及对社会做出哪怕是一点点的了解,就要去选择一个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身的大学专业。而对于这个专业,他们的了解却往往局限于“望文生义”,或者来源于老师或业余的公共传媒的极端误导的以讹传讹。于是,一个个大学四年彻底荒废,光阴被蹉跎的悲剧故事就这么发生了。这种悲剧,颇有些类似中国封建社会那种指腹为亲的包办婚姻:当事人的终生大事在稀里糊涂中被安排。
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体制的先进之处在于其通识教育理念 (Liberal arts education philosophy)。该教育理念规定美国的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相当的通识教育后才可以接受专业化的教育。通识教育包括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哲学、自然科学这几个大的领域。如果学生是进入综合性大学(俗称大U)的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或者是自由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s),那么通识教育的学分比重一般在50%左右,学生在三年级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而如果学生很早就志向明确,进入了更加专业化的一些学院,例如工程学院,例如医学院或者商学院之类的本科阶段的项目,那么通识教育的理念依然要求这些学生至少有25%的学分是在这几个基础领域内修得。这样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两年的通识教育,学生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社会,明确自己的目标,因而专业选择会更加理性。当然,另外一个优点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接受了全面的人文和艺术教育的理工科的学生,将更容易理解人的需求,更懂得与人合作,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屡屡有大学生创业就能一飞冲天(看看GOOGLE和facebook的发家史),而中国的大学教育除了能培养一些行为怪异的编程高手外却鲜见此类案例的原因。基于以上的原因,美国大学在录取过程中,并不会把专业选择列入考虑。学校也不要求你在申请的时候指明专业方向。
当然,中国学生去美国上大学本科,的确会面临一些特别的挑战。找份工作谋生,并得以合法地居留在美国,这对于很多中国学生而言比接受一个全面的大学教育更加实际和重要。但即使如此,也不用过早确定专业。原因很简单,当你在圈外时,你对圈子里的信息掌握地不可能完全和透彻。基于片面的信息,人们往往容易做错误的决定。例如,我有个学生,录取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申请时的专业意向是经济学。后来进入大学后发现该校的经济学专业曾经有过一次拆分,分离出了一个更趋向应用性的商业系。而各大公司,尤其是大的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在该校招聘时,给商业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名额是差不多的。而由于经济专业的学生远远多于商业系,因此竞争也激烈了许多。他因此也就放弃了选择经济系的念头。
一般来说,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得以立足,还是要靠我们中国学生普遍比较突出的定量分析能力或数学能力等偏技术的能力,因此在专业选择时,如果考虑就业的问题,的确选择统计、数学、经济、工程等应用性方向的居多。但我的建议是,即使如此,我还是鼓励学生更晚地确定他们的专业。不用过多地考虑UIUC的表面物理学比哈佛大学好,因为大学本科教育说到底是一个基础教育,而不是一个专业化的教育。对于专业的排名,那更多的是研究生阶段的考虑重点。所以,能上哈佛就上哈佛,就像你能上清华就上清华吧,而不必太在乎北科大的金属处理专业比清华强。因为,很少有人在乎这个。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