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移民 港人对现实不满的替罪羔羊?
●最新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港人对内地新移民印象负面
●有学者称新移民生活积极,成了港人对现实不满的“替罪羔羊”
滴答网讯 受双程证限制,数千跨境母亲无法和在港子女团聚;内地孕妇赴港生子成风,导致香港公立医院拒收内地孕妇;内地新来港人士争取财政预算案“派糖”,数千香港市民网上发起抨击……近年来,内地新来港人士在香港人的印象中似乎并不佳。
香港最新调查,2000港人受访者中近六成对内地新移民印象偏差,新移民被贴上“懒惰”、“靠政府”等标签。而有学者历时一年跟踪调查15个新移民家庭,认为新移民生活积极。上一辈港人也曾多为新移民,香港社会为何患上“集体失忆”?
六成受访者:内地新移民靠福利生活
上周末,香港青年论坛发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5月25日-6月7日随机抽样访问了1920名13-80岁的香港市民,了解他们对内地来港人士的看法及印象,当中有503名为13岁-35岁。
从受访者对新移民的印象及来港定居的动机来看,香港市民普遍对新来港人士的印象较为负面,更有近六成受访者倾向认为近年来港定居的内地人士“懒惰”,依靠福利生活。接近五成的受访者对于“新移民来港是为了家庭团聚,不是为了香港的福利”表示反对。
对于内地人在港的活动,只有来港消费及升学的评价较为正面,其余均是负评居多,特别是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更有多达七成受访者认为对香港造成负面影响。
“我知道香港人普遍对我们内地新移民有偏见,但没想到会有六成那么严重。”得知这一调查结果,阿娟(化名)感到有点讶异和失望。她的丈夫是香港人,她的儿子在元朗一间小学就读。尽管两年前已经取到单程证,但阿娟仍未感到自己是个香港人。阿娟用并不标准的粤语跟南都记者说,她去逛商场,一开口,服务人员便知道她是内地人,有时候服务员态度一下子由热变冷。
社区组织协会:新移民领综援只占香港6%
内地新移民是否真如港人印象中的“懒惰”、“只靠政府”?关注内地新移民权益的香港人士曾冠荣对这个调查中问题的设置提出了疑问。他认为,调查中对于“印象”、“感受”等问题过于主观,并没有可操作化的衡量标准,该调查难以反映客观事实。
“就我接触的新来港人士而言,新移民拿到身份证之后,100%都很想找工作。”对于新移民被贴上“只靠拿政府综援”的标签,曾冠荣表示难以理解,因为政府政策对新移民领综援是有限制的,必须至少在港待够7年才能领取。
“没有人只想靠综援生活。可以说,生活压力大,新移民想偷懒都不行。”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总干事施丽珊向南都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香港126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下,只有约1/10是新移民家庭;在所有领取政府综援的个案中,新移民只占6%.
大学教授:新移民有工作能力和渴望
在香港浸会大学前社会学教授陈国贲看来,港人对新移民的这个印象,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偏见。在他最新发布的学术着作《贫穷与变迁》中,他与9名学生历时一整年深入了解15个新移民家庭,从衣食住行等不同角度,透视出贫穷的新移民家庭如何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下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家庭生活充满活力。
陈国贲昨日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们的研究证实,大部分新移民有工作能力,更有工作渴望,不想依赖社会,绝非部分港人印象中的蛀米大虫。他们的下一代不乏努力上进之人,热切希望改善家人生活。
阿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还没拿到单程证之前,阿娟无法在港工作,只能在深圳寻找一些散工,减低家庭负担,同时又不时得往香港,和儿子团聚。
“香港的民间和学界从未心平气和地对新移民现象加以讨论,而是直接给他们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毕竟,偏见本来就是主观的,从来都不需要数据的证明。”陈国贲语气中略显无奈。
香港屯门小学联会前主席周锦祥对内地移民家庭的学生也大加赞赏:“内地移民家庭的小朋友我们很愿意接收的,他们勤奋、肯花心思。真实的情况是,新移民家庭的学生成绩都非常好。”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