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留学生活】造就优秀海归的三部曲

来源: 2018-02-23 18:47

   自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国潮在我国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留学海外的大军,甚至于"是否出国"成了许多年轻人的一个肯定要面对的选择。现在,国内很好的发展机会促使一大批在国外学有所成的人回国效力,又形成了"海归"的浪潮。随着外资企业在国内的本土化需要以及国营、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大家纷纷认识到在海外学成归国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海归人员走上了更多重要的岗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我们从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海归人员都能在国内的舞台上施展拳脚,有些人虽然有着海外留学的背景,却在国内一无所成,不但没有表现出一个海归人员应有的价值,反而还不如普通的没有出过国的人才有作为。出国容易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海归"的含金量也会跟着降低?现在出国到底还值不值得?这个现象真的值得人们认真反思。

  其实,出国留学,接受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培养国际化的眼光并不是错误,关键在于你在出国留学的前前后后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行程进行了有效的规划。记者采访了三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海归人士,并提炼出一些出国留学及回国发展前后各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旨在提醒读者对自己留学以及回国的生涯及早进行有效的规划,以使在国外的光阴不致虚度,将来回国可以大有作为。

  ■出场人物

  王辉耀:1981年本科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专业,在中国外经贸部任项目官员3年,后赴北美留学,成为在加拿大最早一批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中国内地留学生,后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Ivey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同时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参加高级企业领导人培训。1987年进入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从事项目融资;1988年任SNC-兰万灵公司国际市场董事经理。1990年任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驻香港及中国地区首席经济商务参赞,1993年担任Agra-AMEC国际公司副总裁;1996年创办加拿大亚加国际集团公司和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任董事长兼CEO;1999年投资创建了中国项目网,2002年被评为首届"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之一。

  刘浩:199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5年取得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后转读法律,1998年取得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纽约DavisPolk&Wardwell律师事务所任律师;2000-2002年任旧金山OrchidAsiaHoldings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副总裁;2002年底至今任智联招聘网CEO。

  兰海:1998本科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99-2002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系学习,2002年获得心理学、教育学、组织心理学及社会学硕士学位;2002年底回国,任北京益智文化交流中心活动总监;2003年2月创办北京上濒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任教育发展咨询顾问。

  一般来说,出国留学到回国发展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出国前的准备、在国外的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回国前的准备以及初回国内。

  ■出国前:全方位做好准备

  要在出国的路径选择上多花些时间。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王辉耀强调,计划未来回国发展,就要对现今国内欠缺哪些人才做一番研究式的分析。他说上世纪80年代出国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是学习理工科和自然科学的,直到今天,"学理科出国比学文科的容易"还是人们普遍的感觉。但是现在国内对管理、咨询方面的人才更加急需,并且需求还呈上升的趋势,是出国留学人员不错的选择。

  出国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盲目。刘浩说,出国本身不是目的,如果在80年代出国留学存在盲目的可能性还情有可原,因为那时国内的经济环境所能给人才提供的机会还很有限,远没有国外能提供的机会多;而到了现在,国内可以提供很多很好的机会,出国就意味着放弃这些机会,代价是很大的,一定要认真设计自己的留学之路,不要把时间荒废了。

  要事先熟悉西方的文化,这绝不仅仅指语言方面。事实证明,熟悉并能迅速融入西方文化环境中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王辉耀向记者提供了一个证据:由于他本人的英美文学专业背景,比别人对西方的文化环境有更深的了解,所以在适应环境方面比别人少费了不少的力气;他认为在出国之前补一堂西方文化课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素质的准备也很关键。在这点上,现在的年轻人由于条件比较优越,心理素质往往比较差,很多人对投入一种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几年的时间都抱着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兰海告诉记者,她出国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最终还是会回到国内发展,出国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更多地了解世界,其次是希望在与国内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方法有很大区别的教育体制下进行学习。

  如果要出国读管理类课程,要注意在国内积累工作经验。王辉耀提醒读者,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要尽量寻找那些与经济或商务等领域有关的、能够写上履历的工作,否则可能你当时收入不错,但你的工作并不足以为你进行足够的能力锻炼,而且这份工作经历将来国外的商学院也不会看重的。他在外经贸部3年的工作经历,也使他在国外的学习及工作实践中如鱼得水。

  ■在国外: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积累

  心态要开放。王辉耀坦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留学生性格往往比较内向,"豁"不出去;应该努力将心态开放,尽可能扩大接触面,力争成为通才。兰海求学的心理学系本来是不收非心理学或教育学本科学历的学生的,她为了争取到学习的机会,自己跑去找到一位该系非常有名的教授进行交流,最后教授认为她可以,亲自为她写了推荐信。试想,如果没有这种"豁出去"的劲头,她哪里会有后来的学位?事业上的成就更无从谈起了。

  在国外的工作经历一样要选好起点。王辉耀曾经在加拿大用一个暑期的时间来研究如何找工作,把找工作本身也作为一项工作来完成。刘浩提醒读者,要时刻想到自己所走的每一步再多大程度上能对自己将来回国发展产生价值,选择有在亚洲乃至中国拓展业务计划的公司,是为将来回国打好铺垫的上策。他在律师事务所的时候,在了解美国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同时,又积极留心与中国内地有关的公司法、证券法方面的案件,就为以后回国积累了许多经验。

  保持从前在国内的人际网络。刘浩建议,不要因为出国就疏远了从前的朋友,否则将来回国一切要从头来过,会有孤立的感觉,关系网重新建立也会耗费很大的精力,并且效果还不如关系一直保持下来的好。

  不要惧怕改变。刘浩特别强调,不要死抱着从前的专业不放,在国外,你能得到的机会及可能性都是多方面的,改变也许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取得物理学硕士后,在美国生活三年的经历让刘浩改变了自己从前"学者型"的规划,转攻法律;第一年是比较艰难,但之后的学业便非常顺利了。有的时候改变并不如人想象得那般可怕,只要你跨出了这一步,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回国:选择适当的时机

  一有契机要先回国立住脚。王辉耀说,他在海外的一些留学生朋友本来有回国计划,但经常会嫌回国机会不好,时机不成熟而不愿轻易回来,但是拖得越久,家庭、后代等等问题就越突出,越不容易解决,回国的难度也就越大。

  力争进入在亚洲或中国有业务发展计划的公司,被派回到国内来。刘浩认为,单枪匹马回国的海归人员取得成功的难度往往比较大,被国外公司派回来的海归人员,起点可以高一些。他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公司,大部分投资项目在中国;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作为投资方的代表在国内工作。去年,他的角色由投资方转变为管理者,正式成为了智联招聘网的CEO,最终回到了国内。

  尽快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熟悉从前的环境,进入角色。王辉耀建议,回国之后不妨先拜访老同学、老朋友,参加展会、研讨会等活动,多方面获取信息。刘浩认为去除海归人员的优越感是快速熟悉环境的诀窍,尽可能地扩大生活圈子,不要以海归派自居,同时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改掉说话时中文夹杂英文等可能使人产生反感的习惯。

  无论在大公司或小公司,尽可能快地作出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许多企业看重的并不是你是不是海归人员,而是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甚至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海归人员都不再重要。一旦上司发觉你还做不过没有海外背景的员工,那么"水货"的怀疑就自然而来了。

  记者最后就"什么样的海归人才最有价值"的问题采访了著名国际猎头公司"优才"北京公司的总经理王女士。她告诉记者,有价值的海归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国际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知识,以及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相信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及早规划,各位未来的海归人才都可以在国内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得应有的成功。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