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日本的茶文化
日本人一般都喜欢茶,吃茶文化源于17世纪的翡冷翠,日本人将它发扬光大,用吃茶时间来谈生意、读书、写作、绘画、约会等等。日本的国家机关或一些公司,都有休息时间,这时,人们大抵一边谈笑,一边饮茶。
日本茶具
茶道,起源于喝茶,从讲究沏茶的方法、姿式开始,进而研究喝茶的环境,即茶室、茶庭、喝茶的茶具及敬茶、喝茶的礼貌。这样就把沏茶、喝茶提高到精神、文化、审美的领域。因此被作为"道"而确立了。茶是养生延寿的珍品,而茶道是日本所特有的高雅的饮茶礼节。茶道的基本精神是恬静和朴素,在百忙中挤出片刻闲暇,以达到和、敬、清、寂。实际上,茶道是一种饮茶的礼仪规范。它不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规定一整套点茶、泡茶、献茶的程序,而且还包括茶具的选择与欣赏,茶室书画的布置、装饰和茶室茶庭的建筑等等在内。也就是说,在讲求吃茶应酬之仪的同时,讲求环境装饰之美,使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二为一。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会交际的手段,包含着艺术、哲学、道德等各方面的因素,它是日本特有的综合性文化生活。日本茶道中最大的一派,也是被认为最正宗的佛教禅宗茶道。
现在的日本人不仅喝茶,而且还吃茶。"茶膳"就是一种传统性膳食。米饭中放茶叶,酱汤中泡茶叶,油炸品中添茶芽,蛋羹中加茶叶,炸蔬菜、炸海鲜、蒸鱼、烤肉撒茶粉,餐后上茶冰激凌,或上茶糕点、茶酸乳……顾名思义,"茶膳"就是添加了茶叶的各种"日本料理"。除了"茶膳",还有许多的茶食品,如茶面包、茶饼干、茶年糕、茶馒头、茶挂面、茶豆腐、茶糖、茶酒、茶果汁等。除了食用外,用茶叶制造生活日用品也出现了热潮。在这方面,对茶叶的利用包括茶叶本身和从中提取的茶儿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有用成分。据日本茶叶中央会调查,利用茶叶制作的生活日用品逐年增多,用途广泛,遍及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大的是家庭日用品,如沐浴剂、香波、漱口液、手纸等护理用品和化妆品,室内用的防虫剂和除臭芳香剂,电冰箱中使用的防氧化剂等。
茶道简介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千利休,他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
茶道内容是丰富的,在思想方面,它融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的一促精神文化。在形式上,容括了各种生活艺术的总汇。
茶道中的"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哲学思想,不对称、简朴、素淡、枯高的美学思想,以及平等、互敬、恬淡的道德观念,独坐观念的自省精神,是日本茶道的特征。
茶道表演
现代日本"茶道"的表演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的"茶室"中举行。茶室一般三间小屋,清雅别致,室内摆设珍贵古玩,名人书法,引人注目。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炉(风炉)、茶锅(茶)。炉前排列着茶碗和各种饮茶用具。
"茶道"开始,友人到达时,主人已在门口敬侯,一待做定,先捧出甜点,送给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开始煮水,把"抹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仪式者按一定的规程顺序冲沏,依次递给客人品饮。点茶、冲茶、递接、加水、品饮都有一定的方式。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将茶喝尽,用大拇指和纸擦干净茶碗,仔细欣赏茶碗。日本茶道非常讲究茶具,有的选用历史珍品、贵重的瓷器,欣赏茶碗后,把茶碗放在自己的面前,连声赞美"好茶、好茶",表示敬意。女主人宽慰地点头一笑,将茶碗端走。礼仪完毕,女主人跪在茶室的门侧送客,客人致谢。整个茶道贯串了"和、敬、、清、寂"四种精神。为了继承茶道精神,日本现有支部130处,培养大批茶人。一碗绿茶虽小,但它是人们心灵的绿洲。
日本的茶道精神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不是沱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
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茶道礼仪
茶道礼法分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等。
炭礼法: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礼法: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主人必须穿黑色和服。礼法进行期间,主客之间对话很少。
淡茶礼法:是茶道的最基本礼法。
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都是主人点茶、客人品茶的一套程序。
茶道
茶道礼仪的特点
茶道礼仪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主与客之礼:在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为上,主人为下。主人要时时处处站在客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客人也要站在主人的立场上多为主人着想。主人与客人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圆满地完成茶会。
客与客之礼:茶会中的客人是有级别的,其中有首席客人、次席客人、末席客人,大家要尊重首席客人。在客人与客人之间,反复实行的有三种礼:前礼、次礼、送礼。
人与物之礼:茶道礼法中独特的部分,茶人们把所有的道具都视为有生命。
无言之礼:通过主人的行动、姿态、或物与物的碰撞声来实现
有言之礼:大部分是关于道具鉴赏,其问答的内容往往模式化。
约定之礼:茶会上的约定之礼是极其丰富而奇妙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