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
--对培育西藏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 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西藏大力 发展 能人 经济 、建设商品基地、培育农畜产品加 工业 、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均沾机制,形成了发育水平不同、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但进入新世纪,在西部大开发中,进一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西藏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走以特色参与竞争求发展的路子,立足特色优势,培植特色产业,解决有优无势的 问题 ,创一批名牌产品,拉长一批产业链条,形成几大产业群,由此带动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必要性
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和促进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进行专业化、区域化、社会 化大生产,发展集约化种植和养殖、多层次加工增值,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有利于将农业再生产相关联的上游开发和下游增值联结起来,将外部经济内部化,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成本,形成一体化内部的利益补偿机制和积累机制,实现共同体内部利益互补,产业链条内部利益平均化,既增加农业产出量,又可以提高资源投入报酬率,从而将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
开放经济WTO、西部开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调控手段要调整,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手段。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必然要确立"主导产业",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区组织在市场调研、生产规划中的重大作用,变农户分散决策为整体决策,增强了决策的 科学 性和生产经营的预见性。同时,龙头企业依靠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效应,可以能动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建立起高效的农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笔者认为,农业微观基础的组织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和 农村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基础环节的完善是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地制度,其基本模式的构造是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而微观组织的创新目标是重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是一个产业,但还没有产业化。没
二、 西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情况
(一)引导和扶持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能人,大力发展能人经济,促进"能人带动型"的形成
(二)依靠国家投资,或者引导社会资金,建设商品基地,"基地型"粗具规模
商品粮基地建设是粮食产业化的前提。"九五"以来,全区在商品粮基地县建设上的年平均投入水平达400万元以上。2000年,全区商品粮基地县已由过去的10个发展到27个,建设面积扩大到219万亩,粮油生产能力提高到74万吨,基地县粮油生产份额占全区粮油生产总量的75%,粮油增产占全区粮油生产总量的74%以上。不仅成为全区的产粮大县,而且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率先兴起,农业产业化率先孕育。
"菜篮子"工程由市场化而走上产业化的道路。"菜篮子"工程除政府有关部门投资外,各县利用优势,以土地出租发展蔬菜生产,增加蔬菜品种,为丰富"菜篮子",改善群众生活做了大量工作。2001年,昌都地区蔬菜种植面积2118.57亩(不含各县露天蔬菜基地),共生产各类蔬菜678.75万斤,品种达55个,收入为953.6万元。
载体型包含传统的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如拉萨皮革厂、那曲的羊(牛)绒分梳厂等,共同点是已形成企业运行机制,但与农牧民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均沾机制,只是从农牧民收购农畜产品。2000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藏政办发[2000]70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尽管这一批企业的规模较小,机制不健全,但组织方式灵活多样,能按照市场经济 规律 办事,初步将生产、加工、销售联结为一体,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转移了部分劳动力,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四)非农企业延伸产业链,在基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
波密县扎木镇立足现有松茸等野山菌类资源,及时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方向,采取合资经营的方式兴办了通达冷冻厂,开展以野山菌为主的反季节农产品生产,并兴办了养殖场和大叶种植基地。2001年全镇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560万元,上交税收160万元,上交财政112万元,实现纯利润50万元。
昌都地区本着"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大力扶持、加快发展"的原则,实行区内与区外结合、农村与城镇结合、抓大与促小结合、发展与提高结合,重点发展317、318、214公路及区内支线的乡镇,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拳头产品,大胆探索一县多品、一乡几品、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模式。并着手在战略上突出抓好"11个龙头",即根据各县优势,按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在昌都、丁青、察雅、芒康、类乌齐、江达等县各建一个粮油、肉、果品、药材及林下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现有农业企业25家。
芒康县盐井青稞酒厂,1998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企业,是2000年确定的全区龙头企业之一,总投资14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万元,流动资金79万元,解决当地待业青年15人。1996年建成投产以来,主要生产青稞酒、青稞虫草酒、葡萄酒等产品,1999年被评为全区"名、优、特、新"产品,年产值160余万元,年产量在100吨左右。该厂依托当地具有悠久 历史 的酿酒工艺,立足特色优势,发展酿酒工业,填补了芒康县无自己生产工业产品的空白,造酒原料全部向当地群众收购,主要有青稞、虫草和葡萄,大大解决了当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据统计,共带动农户800余户,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当地农民年收入新增150元左右。仅2002年第一季度,与河南洛阳的商家签订了5吨青稞虫草酒的销售合同,销售收入达36万元。
三、西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水平低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或不配套,牵制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业基础条件仍然较差,高产稳产粮田所占比例小,水利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能源、 交通 、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影响较大。以电力运行成本差异问题为例,根据拉萨电业局增供扩销优惠政策,电热设备功率在30千瓦以上的客户实行0.28元/度的电价,但由于线路铺设不到位,达孜县西藏圣谷青稞食品发展公司的设备已超过30千瓦,仍上缴电费0.58元/度,增加了生产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目前,西藏集体性质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中,有的产权不清、政企不分、责权不明、管理落后。这部分企业不仅要依法上缴各类税费,还承担乡村干部务工补贴、扶贫帮困、乡村 教育、防抗救灾等支农建农义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要承担县、乡财源建设的额定任务。一方面,企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由于西藏农业产业化企业处于培育阶段,自身需要发展壮大,增强积累,又确实是一个负担。雄巴拉曲神水藏药厂,自1996年建厂投产至今,累计捐助教育事业6000元,捐助社会公益活动20800元,赞助科技活动25175元,门诊部免费治疗病人3786人、半免费病人4201人、免费药款92624.89元,上缴县乡镇企业管理费用69000元,但在税制上并不享受乡镇企业的待遇。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