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来源: 2017-09-22 19:36

 一、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变迁
  (一)古镇的繁荣
  隋唐宋元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为江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诸如富饶灵秀的经济文化城市,空前未有的海外贸易,风靡全国的江南文人艺术风尚。隋唐时最大的国库洛阳含嘉仓内多是江南入贡的大米,唐人便有"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等言论。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写到:"自钱纳土至于今元丰七年,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步,近郊隘巷",俨然蕃阜气象,城中商业茂盛,交易频繁。在江南经济超越中原的同时,人才亦已呈现压倒中原的优势。正是这数百年间的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使江南在明清时成为中国经济的心脏,江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
  (二)古镇的衰败
  江南水乡城镇繁荣在明清,衰败也在明清。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交通路线的变动及贸易地点的迁徙,一些旧市镇逐渐衰弱,如上海的江桥镇,"为上海、嘉定水陆交通要道……乃自铁路开行以来,饶越镇东,要道边为僻径,顿失过客买卖之利"。另外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入侵也是江南水乡衰退的原因。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给中国的传统城镇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曾经遍布大江南北的水乡城镇,如今能完好保存下来的真是少之又少了。
  二、江南水乡古镇的存在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江南水乡从唐宋以来,无论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在全国前列。强大的经济力量,以及便捷的运输网络,在促进商业发展之余,亦令江南的重要买卖商市集,演变成一座座与中国北方政治型城市截然不同的商业城市。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明清时江南市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形成一种独特的市民艺术。这片长期发挥出文人活力的地区,已积聚了多年的江南文化精华,到了近代仍执中国文化发展的牛耳。
  (二)旅游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旅游的内容从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发展到与风俗风情旅游并重,"走进生活"、"回归自然"成为近年世界旅游的热点。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这种独特的风情以及从中透出的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温情的人性关怀,深深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水乡古镇地方风味小吃、手工业品的再次勃发。古老的城镇已不再是落后的象征,它为世人开放,成为了另一种经济的增长点。
  三、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古镇旅游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或者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本末倒置,对文化遗产带来严重损害。大量的水乡古镇已经丧失了原先的特色,风味的水乡小镇已为数不多。
  (一)"空心化"与"反空心化"的较量
  在古镇保护中,"空心化"认为保住了建筑就是保住了古镇的全部,即把原先生活在古镇的居民迁出,再对古镇、古宅、古街进行修缮,派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反对"空心化"的专家认为"空心化"丧失了老百姓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与很多建筑保护区相比,古镇的建筑主体一般没有特别高的保护价值,它的价值是与传统的风俗连在一起的,古镇失去了居民的生活依据,空城的古镇也没有了它的风俗民情。只有与当时当地的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充分满足并适应人们生活要求的民居,才具有经久不衰的感染力。
  (二)旅游污染
  1.垃圾污染。垃圾是古镇的主要污染源,据统计乌镇游客人均留下垃圾0.2KG,那么55万人留下的垃圾就可想而知了。黄金周之后清理的垃圾堆积如山,不仅给古镇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带来了精神污染,影响了古镇的旅游质量。同时,古镇居民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有失妥当。在西塘,曾亲见古镇的居民在一个水埠倒马桶,再相隔几个水埠,有居民在洗衣、洗菜……
  2.水污染。在历史上,水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所以古镇一般都建在有水的地方,水就如同古镇的眼睛。可是在古镇旅游热中,水污染相当严重。一首民谣唱出了水乡居民对水质的担忧:"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喝水致癌。"污水对素以"小桥、流水、人家"闻名的水乡古镇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3.文化污染。建筑是古老小镇的象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镇居民都向往现代化的生活,古民居有些地方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一些村民在古镇中建起了颇具现代气息的房屋,与古色古香的氛围极不协调,影响了古镇的总体效果。此外,游客本身也对古建筑造成一定的污染与破坏。他们带进的尘土、呼出的气体、排出的汗液,以及不文明的乱写乱画都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了古建筑文化。
  (三)居民的保护意识
  有人说:"江南水乡城镇已破旧不堪,根本无法适应现代人的居住"。江南水乡过去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在现代虽然专家学者仍然对其一往情深,然而水乡人却似乎并不这么看。同里老百姓自编的一句顺口溜:"古下去,房出草,变成苦",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内心的不满。一些居民对老房不够重视,任意拆建翻新,在老房上加入新的建筑材料和内容,而无视它的传统价值与意义。
  (四)商业化倾向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不少地方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遗产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同时,近年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日渐正浓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专家们曾痛心地说:"作为名士之乡的绍兴名城,怎么会愚蠢地花大把的钱将独具特色的一流古镇,变成了三、四流的现代化城市。"
  四、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现代化的推进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对传统破坏的矛盾。在现代化与历史之间,如何为传统文化寻觅一个恰当合理的位置?江南古镇如何健康发展?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说,"我们应该保存名城的原始风貌,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我们不要丢掉自己的特色,要从传统中吸收营养。"
  (一)古建筑保护
  古建筑是古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保护迫在眉睫。但历史保护并不等于复古,更不等于制造"假古董",这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相悖,应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其原真性、整体性和发展性:
  1.涂抹防腐剂、防蛀剂,添置消防设施,防蛀、防火,减少自然风化,禁止人为破坏。
  2.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防止"好心做坏事"、建"面子工程"。
  3.古建筑确因年久失修,需要修复时,也要修旧如旧,动作尽量慢,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要注意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还古镇以"古气"。
  4."废墟文化"保护。所谓废墟文化强调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文化,挖掘出来什么样就原样保留成什么样,北京"圆明园"就是典型的"废墟文化"保护。古镇强调"废墟保护'不是说对原有的一切都不要动。古镇既是古老的,要保护原有建筑的风格、风貌,又是现代的,要赋予新的活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1)部分空心化。在确保民居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原住户继续留住,对一些安全状况堪忧的古居民应立即迁出原住户,另辟新居加以安置;对留在古镇的居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严禁他们私自翻修古民居。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