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试论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改造

来源: 2017-09-22 20:09

   随着我国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的日益推进和不断完善,民营 企业 已成强劲的 发展 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强大。民营企业已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细胞,关注和 研究 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这是推动民营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信息化是形成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巨大推动力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 历史 过程,也是指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 电子 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信息化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含量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不断 应用 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形成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巨大推动力。
    (一)信息化可以从产生递增效应上促进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按照传统的增长 理论 ,经济增长取决于可利用物质、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随着 科学 技术 影响 的日益增大,传统的增长理论已无法解释很多经济活动现象。比如对于劳动力价格较低的穷国,同样的投资应比富国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进而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其中致命的缺陷在于:传统的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假定为由某种外生力量所决定,并按某种外生的速度发展,技术进步不在资本物品中。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相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并且原有意义上的劳动力概念也应为人力资本。为此,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应为:人力资源、可供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和技术水平。其中,人力资源(以受 教育 程度衡量)和技术水平(以专利数衡量)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人力资源是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是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 科技 成果。科技进步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超过50%, 目前 已近80%,而投资增加的作用仅有20%多。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还将技术进步具体化为专业化的知识,强调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是 现代 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可使经济产生递增效应。
    1986年,经济学家罗默在其内生增长模型中,进一步将知识视为除资本、劳动之外的第三个生产要素。在现代经济中,知识作为生产函数的投入要素产生知识效应,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知识要素的投入更为重要,投资收益更为明显,全球软件市场从1990年至今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软件产值已逐步超过硬件的产值。这表明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信息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由信息提炼而来的。信息化则加速了"信息"向"知识"的升华,在推动信息经济壮大的同时,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并加速实现信息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从生产力要素构成上看,信息化使得知识与技术的投入已经成为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内生递增效应作用"更为突出。可以认为,知识与技术也成为决定民营企业劳动力素质、生产要素组合、物质与能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加速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二)信息化可以从加强控制优化结构上促进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控制,即是在对信息进行 分析 处理基础上的一种控制行为。民营企业引入信息系统之后,以信息传递和监督下层为主要任务的中层管理机构功能将逐渐减少,相应地,企业高层管理的控制能力将会大大加强,信息主管的出现成为必然。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为方便,实现组织扁平化,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减少了决策的执行和反馈环节,减少信息在各个环节上的停留时间。与之相反,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在分权制下,决策较分散,中层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利用信息系统的高效性来尽量扩大其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尽量依据自己能够得到的信息做出决策,增加其可控制的范围。总之,高层控制能力的增强,中层扩大管理的独立性,都取决于对信息的拥有。信息化对于民营企业员工来说,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 网络 使决策者同企业各级员工进行广泛的交流,也可以使员工直接同企业高层决策者进行沟通,使员工参与感、责任感增强,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民营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原有的塔型结构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在这种结构中,一方面 计算 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各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 学习 型企业,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形成竞争优势。
    (三)信息化可以从有效降低成本上促进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信息化改造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综合成本,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民营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民营企业降低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还能大幅度降低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或增加新性能的成本;由于柔性制造技术对库存管理具有替代效应,使民营企业能够减少库存量、降低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可以大大降低民营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成本优势。信息化促使民营企业成本下降,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民营企业能以较低的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民营企业的竞争方式,给民营企业提供新的竞争空间,使众多民营企业能通过"虚拟企业"这种战略联盟方式赢得竞争优势。一般地,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一旦市场机遇不存在,该虚拟企业就解体。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仅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了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合作建立在优势互补基础之上,极大地拓展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并通过联盟双方的互相学习,实现单一企业想实现而又难以实现的目标,从而扩大了经营范围,降低了风险。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总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虚拟企业这种"战略联盟"组织形式成为可能,实现了以最低的柔性成本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的组织变化,促进了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形成了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信息化可以从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上促进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也是民营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信息化可以加快民营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步伐。由于Internet的发展,使全球信息获得前所未有的跨地区、跨国界流动。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民营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能力和机会。这些新的思路和技术,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民营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民营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柔性制造系统(FMS)、敏捷制造(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敏捷、智能和虚拟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使之更为精良、灵活、高效。此外,集成制造技术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扩散和渗透,将稳定产品质量,大规模替代复杂工艺,使企业 工业 化大生产升级为工业化精细生产。其结果不仅使民营企业"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和服务成为可能,而且使过去不能灵活转变的规模生产方式。如汽车、彩电等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生产形式重新焕发了青春。具有规模经济的制造业生产线现在可以根据顾客对产品的不同要求,提供更快捷、更简单和更便宜的多样化产品。信息技术的这一功能,与其说是迎合了愈演愈烈的顾客独特需求趋势,不如说它创造了这种大规模生产的独特需求市场。反过来又促进了民营企业更高层次上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二、民营企业信息化改造的现状及障碍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信息化还是停留在购买电脑设备,使用财务软件,以及一些办公软件等层面。当然也有一些民营企业采用了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但这类软件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CRM系统,至多算是现有财务软件的一种延伸,即销售管理软件。之所以财务软件会受到民营企业重视,一方面是该软件的使用,能够立竿见影地让企业管理者看到收益,另一方面也与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有关,在政策压力之下,加上民营企业多少也希望自己的企业管理规范化一些,于是便开始注意信息化改造。
    与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相对成熟比较,大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 问题 :一是缺乏信息战略规划模型。企业信息战略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本目标、方针、政策和程序,民营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是民营企业实现信息战略的整体规划方案。目前,一些民营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没有结合本企业的核心竞争战略,把信息化战略提高到改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位置和水平。没有信息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规划,民营企业就不可能真正找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和动力;二是缺乏个性需求。民营企业面广量多,不同行业的运行方式表现差异,而信息系统往往是根据整个行业特点或企业规模来设计的,与民营企业的特点需求难以相符;三是缺乏复合型人才。推进民营企业信息化,首先需要有领导推动,但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仍然难以成功。目前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状况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非常不利;四是缺乏统一规范与标准。民营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号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
    避免和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认清民营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障碍,找到症结所在。笔者认为,民营企业信息化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客观性障碍。这里主要指受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和政策环境影响的障碍因素。一是资金障碍。缺乏充足的可支配资金是实现民营企业信息化的首要障碍。信息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应该说经费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民营企业信息化活动开展的规模大小和先进程度。从总体上看,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普遍较少,不少企业甚至还不知道什么叫企业信息化,更没有设置专项经费去建设,这就必然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信息化进程。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看,灵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进行全部经营活动最重要的职能系统,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与传递,这种信息系统显然具有信息收集来源广、信息存储种类多、信息处理迅捷和信息 内容 针对性强等特点。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目前民营企业很少引进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即使个别企业建立了起来,也由于系统规划和设计欠周密,其系统的可靠性较差,生命力脆弱,很难发挥作用。加上在后期的人员培训、技术跟进、系统升级和维护的持续信息化投资支持不够,影响了信息化进程;二是环境障碍。从总体上看,民营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较差,这同样很容易转化成为经济实力和信息能力的巨大悬殊。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还不发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不充分,通信和 交通 设施相对落后,信息网络覆盖面还较窄,特别是内地和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和通信中的信号不畅的现象还客观存在,民营企业获取信息既不系统又不全面。这样的信息环境是不利于信息化进程的;三是政策障碍。即各级政府为民营企业创办的信息服务机构既少且素质差,民营企业获取经济、财政、税收和改革等内容的信息渠道较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