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建设和谐的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政策体系
[摘要]北部湾 经济 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在实现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制度一体化是重要保障。目前北部湾四市各自为政、政策雷同、相互冲突的现象突出,建议形成国家、自治区、市三级政策体系,加强沟通与协调,建设和谐统一的北部湾经济区政策体系。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政策体系;区域一体化;制度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安排,从系统 科学 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协同概念,它是一个多组子系统整体协同变化的自组织过程和形式,或者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系统演化是一个整体共变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至少应考虑形态、市场、产业、 交通 、信息、制度、生态环境等七个子系统。其中制度一体化通过消除区域内的制度壁垒,规范各地的政策和制度,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一项涉及 政治 、经济、科技、文化、环境、资源等诸多领域的社会工程,需要协调好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态秩序,以及解决各种利益和愿望的协调问题。虽然经济的 发展 及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最终是由市场来推动,但是政府在前期的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国内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通过精心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来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是积极稳妥的推进经济区开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经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过程,就是制定政策、落实政策的过程。
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政策的出台
早在1989年,广西学者周中坚就提出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过"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发展思路,其中一条就是"沿海开放带动战略",里面的"南北钦防"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本相似。
2000年11月,由广东湛江、广西北海、海南海口三市发起,"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在湛江宣告成立,但由于合作组织成员本身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城市之间互补与合作的机会不多等原因而逐渐被人遗忘。
2002年,《 中国 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北部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0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表明北部湾经济圈"10+1"平台的长期价值得到了肯定。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提出"一号议案"--《关于请求国家支持加快推进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圈的议案》,这份议案以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切入主题,要求国家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圈纳入国家总体战略。
2006年3月22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这可以看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一份"一体化宣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经济区内的港口、公里、铁路、重大项目、水利、环保等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由此拉开了资源整合的序幕。
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同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这篇文章会做得很大,前景广阔。
2006年11月和2007年1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两次提出"积极探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2008年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这是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现有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防城港、钦州及南宁四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广西近海沿边的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和物流,形成"4+2"格局。由于我国传统的行政体制以及地方保护思想,各市经济相对比较独立,关起门来自己发展以及同地区竞争的现象比较突出,造成各地在发展政策上存在较多问题。
一是政策制定不够审慎严谨。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科学民主决策的观念淡薄,有些政策缺乏深入的调查、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不进行集体讨论;有的以部门利益为标准来制定政策,导致政策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常常未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就出台;有些地方急于求成,制定"泡沫规划",为了抢先机,盲目上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出现了"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盲目开发现象。
二是政策雷同,冲突明显。以广西三大港口为例,在广西过去的发展规划中,钦州港被定位为临海 工业 港,防城港是大型货物中转枢纽港,北海是 旅游 商贸港。但实际上,三个港口之间不仅没有形成特色和分工,而且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内部竞争,各自为政,一方面资金资源消耗了,另一方面效益的产生、优势的发挥却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三大港口陷入发展低迷的怪圈,大大削弱了北部湾的综合竞争实力,严重妨碍"铁三角"整体资源的利用和规模效益的发挥。
三是政策随意性太大。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吸引技术、人才,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有些政策随意性太大;有些政策过于优惠而难以兑现,出现了乱给优惠,不惜血本乃至搞"优惠大战",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