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探讨
摘 要:国内外理论研究与 发展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推进国有大型 企业 组织结构调整、着力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引导作用等,是推进西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1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
综观当今世界,不难发现,一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 的持续增长与产业集群战略的抉择及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群还是传统产业群,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国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
2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出现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集群雏形,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西部地区的散布着的集群,基本上是靠国家投资、依赖区外要素推动形成的,而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产业区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与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作用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因此,这些集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2.2 产业链缺损,没有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
西部地区的 工业 体系基本上是在"三线"时期作为全国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国家重点投资推动下建设而成的。这种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工业化的直接结果,导致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畸形,产业链缺损严重。这种产业链缺现象,无法通过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外溢机制来促进区内产业关联群的形成与发展。
2.3 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性合作 网络
西部地区的 现代 工业主要是在国家大规模投资推动下,从外部移入而形成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这种重型结构从其发育之初,就形成"全能型"的企业模式,其产品的70%-90%销往区外,生产协作链条也部分甩在区外;同时,地方性小企业则规模不足,生产要素短缺,很少得到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辐射效应。这种"双重封闭的二元结构"使得两者无法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也无法通过企业间的共生互补效应来形成高效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合作网络,而这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非常重要。
2.4 缺乏适宜的形成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
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产要素按照要素回报率最高律在产业间和地区间充分流动而导致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其形成有赖于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西部地区,由于市场化改革滞后,使得分布在同一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在经济技术上难以协调发展,增加了企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同时,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影响还根深蒂固,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还要受到各种壁垒的阻碍,从而制约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和关联产业群的形成。
3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3.1 找准产业定位
发展产业集群必须找准产业定位。各地应紧密结合实际,选择基础好、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要以发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3.2 建立大型专业化市场
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相互依存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发展区域经济应加强对专业市场内部交易系统、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大型专业化市场,一定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有可行性研究,不能搞重复建设。通过建立大型专业化市场,形成产业集群。
3.3 以大项目为载体发展产业集群
培育产业集群必须谋划龙头项目,抓紧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如,法国北部布雷勒河谷是著名的香水玻璃瓶制造业集群,它是欧洲香水瓶制造中心,占全球80%香水瓶的市场份额。
3.4 通过园区的产业调整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通过对既有工业园区的产业进行调整实现。明确地方的主导产业,制定一些针对性措施,尤其结合招商引资而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同类与相关企业进驻,并补偿性地迁移一些非相关企业,可以较快地形成产业集群。目前,我们应重视推进产业的内在联系,通过园区的产业调整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