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以文化为支撑打造贵州旅游品牌
[摘 要] 贵州省位于 中国 西南,拥有丰富的 旅游 资源。然而,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社会 经济 状况及起步较晚的旅游业,使得贵州旅游的 发展 与西南周边省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就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贵州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要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就必须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旅游。
[关键词] 贵州;旅游资源;现状;文化旅游
一、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一个旅游气候适宜,岩溶地貌发育较好,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的省区。贵州是山地王国,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展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是民俗之都,千百年来繁衍生息了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各少数民族在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等等方面,无不蕴藏着异彩纷呈的人文文化。贵州是避暑胜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紫外线辐射较低,空气含氧量高,素有"天然大氧吧"美称。贵州是红色旅游的热土,在全省有68个县市区留下了红军的足迹、红军的故事。"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是我党我军 历史 的光辉一页,遵义名城、赤水河、乌江峡谷、娄山关等历史遗迹是长征文化的亮点。贵州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尽管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和邻省云南、四川相比却有很大差距。近些年这种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06年,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数超过4700万人次,创收387亿元;同期四川省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6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79.57亿元(据乐途旅游网);2006年云南省旅游接待人数超过7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99.78亿元(据云南省旅游局2007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相关报道)。
贵州省旅游业的相对滞后,是造成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贵州省虽抱着一个金饭碗,却不得不过着穷日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贵州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呢?
二、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策略
(一) 交通 状况。贵州是岩溶山区,92.5%的面积为大山和丘陵,地形崎岖,是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高原山区省份,交通状况十分落后。进入21世纪,贵州还有相当部分的乡未通公路,村所在地未通公路的更多,且已通公路的路况也较差,难以行车,常常是雨天满路泥,晴天一路尘,致使一些具有较高旅游观赏价值的资源得不到开发。
(二)旅游配套设施。贵州旅游设施简单,公共设施、通讯设施建设薄弱,娱乐设施建设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因素严重制约了旅游顾客的"游兴",降低了旅游经济效益。在贵州,旅游车辆过于陈旧、舒适感差,旅游路途辛劳,旅游景区公共设施薄弱,如厕难、打电话难、洗澡难等问题普遍存在,旅游景区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部分景区对旅客的最基本"食、住、行"要求都难以满足,造成游客除了必要的旅途花费和游览时间外,不愿多滞留景区。
(三)旅游信息化建设。在中国各省中,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旅游从业人员的 计算 机 网络 知识相对贫乏,这是贵州省实现旅游网络信息化的主要不利因素;另外,有些部门对建立旅游网络信息化在认识上、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贵州旅游成为全国专业旅游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滞后的省份。旅游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滞后,已经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贵州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专业水平差,缺乏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特别是缺乏旅游导游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营销人才,旅游 电子 商务人才及会展人才。
(五)旅游纪念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收入的一大经济来源,世界许多著名的旅游区旅游纪念品收入都占了其旅游总收入的相当比例。贵州旅游纪念品虽然具有一定民族和地方特色,但品种少、大同小异、品位低、质量差;产品制作工艺粗糙、档次低并且少有收藏价值,由此造成旅游纪念品收入占整个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轻。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大力发展交通,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首先,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旅游交通建设,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建贵州至各周边省区的出省高等级公路,改造贵州省内各主要公路干道,提高公路的等级,修通至各风景区的上等级公路,在较短时间达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增加修建改造铁路和航空港口。
其次,应加强旅游景区建设及路、水、电、通讯配套建设,全面提高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旅游接待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意识,把旅游景区公路改造为生态公路,做好停车场的安全服务工作;改善宾馆、酒店、景区的硬件和管理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加强通讯邮电设施的建设,使景区景点内无通讯盲区,通邮方便快捷。
2.加大投入,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省、市政府应当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公益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以及组织重大旅游促销活动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在机场、火车站、主要旅游景区(点)和商业街区,设置公益性旅游咨询站或者旅游信息多媒体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
3.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为贵州旅游界造就一批文化素质高、专业知识强的管理、导游及服务人才,促进贵州旅游全面发展和进步。
4.加强对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对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应重点研究、开发独具贵州民族特色的产品,引进国外高科技的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工艺,并多渠道引进资金,全方位共同开发、研制、生产高品位、上档次、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促使贵州旅游纪念品迈上一个新台阶。
但是,仅仅是以上这些硬、软件设施的改善,还不足以令贵州从四川、云南诸省旅游的重重包围中冲出来,要想使贵州成为一个真正的旅游大省,就必须从文化入手,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旅游。而贵州旅游文化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少数民族文化、长征文化、喀斯特地质文化和生态文化、国酒文化和屯堡文化。
三、打造具有贵州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任何一个景点都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简单的 自然 景观,它必然会折射出这样或那样的文化特征,我们应该尽力挖掘旅游景点深深积淀的文化底蕴,将之反馈给游客,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1.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等。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 艺术 的百花园。
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的"飞歌"、"游方歌"、"古歌"、"酒歌",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而且注意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