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吉林省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摘要:从解放思想和推进 科学 发展 角度看,振兴吉林老 工业 基地的过程,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要以优化结构为手段,推进总量增长,要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的主要措施,要依托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组织引导的双重力量,推进工业 经济 持续较快发展。
关键词:吉林;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
近几年,吉林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3年的38.8%上升到2007年的39.9%。在国际 金融 危机、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下行区间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吉林省工业经济较快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工业化转向新型工业化。因此,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背景下,研究吉林省工业经济转型、探索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就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一、明确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和目标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发表了一篇研究三十年来我国工业化发展问题的文章,其中的重要结论是,2002年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是逐年降低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贡献率由正值下降到2006年的-2.7%。这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发展目标的正确轨道是完全不同的,说明我国工业化的路子还是粗放式的发展。从总量看,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07年达到了12.14万亿元,居世界第3位,不可谓不大,但是,如果按照世界平均耗能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标准衡量,相当一部分工业成份早就应当淘汰,有效的工业总量就大打折扣。近几年,吉林省工业投资的产出系数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06年为4,2007年为3.12,2008年又有所下降。这些情况都说明,粗放式的发展难以为继,只有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才能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的高增长,才能衍生新产业集群,才能降低能耗、减轻环境压力。借鉴国内外工业化进程的成功经验,吉林省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必须把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今后的工业发展要体现以下要求:
1、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去年,全国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在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了46%,而吉林省还不到10%。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内部所占比重,这是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一是发展主体要由政府部门向市场主体转化,二是产业选择着眼于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内在 规律 ,三是经营管理要由个人意志向专业团队转化,四是融资要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过渡。
3、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一是制造业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二是服务业要从传统服务经济向 现代 服务经济转变。基于上述要求和吉林省工业比较优势,新型工业化结构框架应当是:第一,形成以汽车、客车、石化、信息和工业生物(制药)产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第二,形成以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和纺织工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第三,形成以科研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产业、中介服务和 电子 商务等为骨干的生产性服务产业。
二、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并举
分析英美等老牌工业化国家的成功转型和亚洲日韩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高速成长过程,虽然形式不同,但基本路径都是通过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来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从而实现了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通过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业的融合,实现了从设备的数控到智能化,又从生产设备组合到柔性生产流程的形成,不仅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把原来大量辅助和配套于工业生产过程的环节衍生为独立业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而且提升了产业层次;第二阶段,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工业产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单纯制造过程已不再产生更多的附加值,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服务、融资等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现代服务业成为工业结构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独立产业形态,又有融入生产制造过程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处理系统。从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中从事制造业的跨国公司看,其中服务业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近20%的制造业公司,其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先进工业化国家的演进过程说明,要做大做强吉林省工业经济,必须走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做强现有支柱产业和加快培育新兴高技术产业并举之路。结合吉林省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路径是:
1、加快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融合,进一步做强做大支柱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吉林省现有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做大做强的途径,首先,应扩大生产规模。支柱和优势产业要尽可能做大生产规模。汽车不仅要做大整车规模,还要加快扩大金融与研发的比重,进一步做大配套产业;客车制造要依托园区建设,放大配套产能;石化要以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为重点,放大下游装置,加快精细化工园建设;农副产品加工要到千万吨加工能力,同时加大高端产品的比重;钢铁不仅要达到千万吨产能,还要加快精品钢的建设步伐;制药、食品、软件、光电子及设备等都要形成规模生产。其次,要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技术和管理竞争力,后者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集聚产业链条的附加值。一是在工业研发设计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在机械(汽车)、电子、冶金、化工、玉米加工等领域加快推广 计算 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适应多品种、高质量、生产柔性等工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二是工业生产过程方面,重点在电力、煤炭、钢铁、建材、石化、机械(汽车)、纺织等行业推广计算机辅助制造(辅助工程、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生产控制技术,实现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的信息化。三是 企业 管理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层次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产品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等信息系统。四是产品流通方面,加快工业行业与物流业对接,在工业企业推广供应链管理。五是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合,繁衍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长"做"宽"工业经济。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