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探析
摘 要:招商引资特别是后发地区推行 经济 赶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中国 经济 发展 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越来越大,有些地方政府每个部门及其领导都有招商引资的指标与硬性任务。如何看待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并提出了如何更规范的为地方进行招商引资,以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招商引资;地方优势;产业互补
1 招商引资的社会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国有 企业 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政府的职能随之发生转变,特别是市县两级已很少存在国有、集体性质的企业,党委政府除了加强为企业服务之外,已经很少有促进 工业 企业发展的直接工作着力点。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要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方面有突出表现和成绩,招商引资便成为一种最为便捷的方式--只要引进资金和项目,立即可以增加经济总量,增加政府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高涨。特别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财政相对困难。各地纷纷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各地尽出狠招、怪招。
2 地方政府搞招商引资竞争的原因
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经济职能传递的链条,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经济职能。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分权的,中央和地方将事权进行划分,并相应地将财政收入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划分,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职能。所以,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确立是地方政府展开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地方政府竞争的动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2.1 追求公共收益目标和自利目标
由于全社会储蓄供给总量是构成投资需求进而实现资本形成规模的上限,所以,从一个地区角度考虑,只有尽力扩大投资需求,争取尽可能多的储蓄供给以提高资本形成规模才符合本地区和地方政府自身的经济与 政治 利益。地区间的竞争更强化了这一点。在竞争中,一个地区扩大了资本形成规模而其他地区未能扩大时,前者就将在地区经济增长、就业、居民收入、可支配财政收入、政府租金以及官员政绩等多个方而获得更大收益,并在下一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不论其他地方政府采取何种策略,参与竞争的地方政府都会有强烈的动因选择尽力刺激当地的投资需求,争取储蓄供给,扩大资本形成规模,以免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虽然地方政府在推动当地资本形成的时候,对提高资本形成质量,改善资本形成结构等方面也是十分注重的。
2.2 谋取中央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是在一个单一制的主权国家框架内进行。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这与联邦制条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有着显著的区别。在这一制度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是上下级关系,下级需要服从上级,在地位上并不对等。在这样一种体制下,中国的制度变迁方式是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中央政府对制度供给实行准入限制,尤其是渐进式制度变迁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试验推广,因此争取试点权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内容。渐进式改革方式在集权体制条件下,中央政府仍掌握着大量的优惠权,如 历史 上的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城市、国家级开发区等。地方政府如果向中央政府能够争取到某些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就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重要条件,这些地方政府官员也会因此被认为有能力,会做中央的工作,大大增进了当地福利,并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因而,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成为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可否认,这些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招商引资;地方优势;产业互补
1 招商引资的社会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国有 企业 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政府的职能随之发生转变,特别是市县两级已很少存在国有、集体性质的企业,党委政府除了加强为企业服务之外,已经很少有促进 工业 企业发展的直接工作着力点。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要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方面有突出表现和成绩,招商引资便成为一种最为便捷的方式--只要引进资金和项目,立即可以增加经济总量,增加政府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高涨。特别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财政相对困难。各地纷纷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各地尽出狠招、怪招。
2 地方政府搞招商引资竞争的原因
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经济职能传递的链条,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经济职能。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分权的,中央和地方将事权进行划分,并相应地将财政收入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划分,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职能。所以,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确立是地方政府展开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地方政府竞争的动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2.1 追求公共收益目标和自利目标
由于全社会储蓄供给总量是构成投资需求进而实现资本形成规模的上限,所以,从一个地区角度考虑,只有尽力扩大投资需求,争取尽可能多的储蓄供给以提高资本形成规模才符合本地区和地方政府自身的经济与 政治 利益。地区间的竞争更强化了这一点。在竞争中,一个地区扩大了资本形成规模而其他地区未能扩大时,前者就将在地区经济增长、就业、居民收入、可支配财政收入、政府租金以及官员政绩等多个方而获得更大收益,并在下一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不论其他地方政府采取何种策略,参与竞争的地方政府都会有强烈的动因选择尽力刺激当地的投资需求,争取储蓄供给,扩大资本形成规模,以免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虽然地方政府在推动当地资本形成的时候,对提高资本形成质量,改善资本形成结构等方面也是十分注重的。
2.2 谋取中央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是在一个单一制的主权国家框架内进行。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这与联邦制条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有着显著的区别。在这一制度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是上下级关系,下级需要服从上级,在地位上并不对等。在这样一种体制下,中国的制度变迁方式是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中央政府对制度供给实行准入限制,尤其是渐进式制度变迁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试验推广,因此争取试点权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内容。渐进式改革方式在集权体制条件下,中央政府仍掌握着大量的优惠权,如 历史 上的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城市、国家级开发区等。地方政府如果向中央政府能够争取到某些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就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重要条件,这些地方政府官员也会因此被认为有能力,会做中央的工作,大大增进了当地福利,并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因而,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成为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可否认,这些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