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论地区发展中的温饱与环保问题

来源: 2017-09-23 23:39

   摘要:传统的 工业 在 发展 经济 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人们常常将经济与环境视为对立,使落后地区的发展陷入了"温饱"与"环保"取舍的困境中。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并非对立的结论,并分析了落后地区温饱问题与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使经济走绿化道路,同时加强环保刺度建设,规范相关人员、机构的环保工作和行为。从技术、人的意识和制度规范入手,帮助建立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和谐关系,做到温饱、环保两不误。
  关键词:温饱;环保;绿色产业;制度建设 
   
  1 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工业发展给经济带来了飞跃,世界大部分发达地区都得益于工业的发展,然而其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并不在于工业本身,而在于传统工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首先就是高投人低产出,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发展初期,煤矿、石油的大量开采及各类污染物毫无控制的排放,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具有高新科技的发达国家已逐渐改善这种状况,在我国此问题仍很严重。2001年我国单位GDP有机水污染排放量为18.9kg/万美元,是美国的26倍。日本的17倍,韩国的8倍,2003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625 kg/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 中国 是个人口大国,其最低需求的消费总量比其他国家多很多,加上如此高的排污强度。如果不提高环保效率及进行合理化的工业生产以控制污染,将是很危险的。经济发展大多走"先增长、后治理"的路线,一且环境被破坏,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会远远超出起初的控制成本,也将为环境的治理带来更大的难度。"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指标完成了。但环保指标却远远没有完成,对环境的不重视及对经济增长片面的追求使环境与经济产生了严重的不和谐。 
   
  2 温饱成为问题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使人们陷入了温饱和环保抉择的困境。从各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现状可看出,"解决温饱"似乎成了污染环境的挡箭牌。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使农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陷阱"。截至2007年12月,我国 农村 贫困人口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7%降至1.6%左右。现在面临的是如何跳出"温饱陷阱"而走向富裕之路的问题。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贫困,在贫困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以后。剩下的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黄土高原区及地方病高发区等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不论从 自然 资源还是从 交通 等因素上都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所以试图通过发展工业脱贫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所以也不属于温饱与环保的抉择范畴。 
  在人们生活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温饱"不再是问题的基础上。人民有选择自己生存方式的自由。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持原有生活。在污染迁移所经地区。很多居民都表示进入的污染 企业 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其正常生活。生产企业在农村征地,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在日益恶化的污染环境中生活,且很多企业因他们是本地人,为了避免纠纷而不愿雇佣他们,导致其一没土地。二没经济收入。使很多满足于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失去了原本安逸的生活。出于他们的意愿,是不会选择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而发展经济的,且这种经济发展并没有以农民利益增长及生活质量提高为出发点,所以也并不能真正带动农村的发展。 
   
  3 环保成为问题的原因与必然性分析 
   
  企业为了追逐最大利润,往往使成本最小化;在政府环保执法不严的今天,高污染企业也在不断的钻 法律 空子,通过贿赂环保机关及收买环境测评人员等方式,在较低风险下,非法向周围地区排放大量工业废弃物,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环境治理的成本。从环境污染的发生来看,主要原因归结于企业社会道德的低下及社会责任的缺乏。相关的调查显示还有一些企业主对环保缺乏认识,没有环保意识。 
  但是大部分的企业是有意识的非法排污;企业之所以选择冒险排污一方面是降低成本的考虑,一方面是所胃风险较小的原因。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有河海大学的陈阿江教授。其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得出结论显示。在制度不规范的今天,若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抽检信息,非法偷排的成本远远低于达标排放成本,出于理性选择,企业必然会选择非法排污。 
  污染治理的技术与费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虽然前期投入较多,对企业利润造成部分影响,但如果整个行业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范,治污成本并不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挪威等国的一些学者对环境治理的经济成本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治理成本对各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由于环境管理促进技术进步,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环境管理不仅不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损失,还可能会帮助促进经济的增长。在经济低迷时期,高强度的污染防治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刺激社会需求,支持增长和就业。 
  环境问题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治理也并非想象中导致企业难以生存,主要是工业企业结构及技术实施还未发展到普遍的优化状态。小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不稳定及环保投入比重较大等原因,往往不会选择按照规定达标排放,而大企业从长远角度看,治污设备的投入分散到长期发展中,成本均摊后并不会对其经济效益带来太大影响,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环保的不断重视,对环境负责的企业在企业整体价值上也会越来越显示其优势。技术方面-随着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高新科技也可应用于生产领域以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也可通过循环技术重复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在人的认识上,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不足,相关制度法规不完善也导致了环境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的失范现象。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环境问题不可解决,在技术、制度和人们认识特别是政府的认识和重视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温饱与环保是平衡发展,相互谐调的,并不存在根本的取舍问题。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