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相对分离的二元结构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因素。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本文通过界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依据评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市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地指出河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河南省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因素研究 因子分析
由于我国早期优先发展城市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结构制约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 农村 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调"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河南省人口991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47%,其中河南省农业人口占河南人口总数的65%,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左右。农村问题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甚至经济强省迈进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对城乡一体化内容的延伸和明确,是对统筹发展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新理念,也是消除 历史 形成的二元城乡结构的必然途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正确理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十分重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最终目标,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融合的过程,是城乡人口、土地、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活、人口、生态上协调发展,使得城乡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的过程。
因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地可以实现的。具体包括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活一体化、城乡人口发展一体化和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上述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在坚持可比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拟从五个一体化内容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包括城乡居民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比,它反映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非农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比,它反映地区城乡经济结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它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趋势。
2、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包括城乡社会保险覆盖率比,它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异;城乡千人医生数量比,它反映地区城乡居民医疗条件的差异; 教育 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它反映地区政府教育投资的状况。
3、城乡生活一体化。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城乡居民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城乡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差,反映地区城乡居民在精神文化消费的差异;城乡居民万人电脑数量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信息化实现程度差异;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居住状况差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城乡安全用水普及率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生存基本条件的差异。
4、城乡人口一体化。包括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反映地区城乡居民就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城镇化水平;人口 自然 增长率,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增长趋势;城乡文盲半文盲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教育的基本状况;城乡每万人大学生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素质差异;城乡平均预期寿命比,从总体上反映地区城乡居民人口的生存条件差异。
5、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包括城乡绿化覆盖率,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绿化状况; 工业 废水处理率,反映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环境保护投资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资状况。
三、河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综合评价
应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指标体系,选取《 中国 统计年鉴2008》、《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8》等的相关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的平均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地确定了河南省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水平在全国的相对位置。
【关键词】河南省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因素研究 因子分析
由于我国早期优先发展城市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结构制约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 农村 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调"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河南省人口991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47%,其中河南省农业人口占河南人口总数的65%,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左右。农村问题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甚至经济强省迈进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对城乡一体化内容的延伸和明确,是对统筹发展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新理念,也是消除 历史 形成的二元城乡结构的必然途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正确理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十分重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最终目标,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融合的过程,是城乡人口、土地、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活、人口、生态上协调发展,使得城乡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的过程。
因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地可以实现的。具体包括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活一体化、城乡人口发展一体化和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上述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在坚持可比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拟从五个一体化内容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包括城乡居民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比,它反映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非农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比,它反映地区城乡经济结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它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趋势。
2、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包括城乡社会保险覆盖率比,它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异;城乡千人医生数量比,它反映地区城乡居民医疗条件的差异; 教育 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它反映地区政府教育投资的状况。
3、城乡生活一体化。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城乡居民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城乡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差,反映地区城乡居民在精神文化消费的差异;城乡居民万人电脑数量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信息化实现程度差异;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居住状况差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城乡安全用水普及率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生存基本条件的差异。
4、城乡人口一体化。包括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反映地区城乡居民就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城镇化水平;人口 自然 增长率,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增长趋势;城乡文盲半文盲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教育的基本状况;城乡每万人大学生比,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素质差异;城乡平均预期寿命比,从总体上反映地区城乡居民人口的生存条件差异。
5、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包括城乡绿化覆盖率,反映地区城乡居民的绿化状况; 工业 废水处理率,反映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环境保护投资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资状况。
三、河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综合评价
应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指标体系,选取《 中国 统计年鉴2008》、《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8》等的相关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的平均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地确定了河南省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水平在全国的相对位置。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