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问题驱导式计量经济学教学探索

来源: 2017-09-25 12:22

 一、引言

我国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人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实现该战略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摇篮,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一国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数发达国家就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体系,[1]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增加创新思维的培养。[2]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指明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形成的能力、提出不同的独到见解的能力、客观描述自己"新"成果的能力的有机合成,[3]瞿海东等认为自学能力、研究组织能力、人际表达能力、理论构思能力和前沿把握能力形成了大学生创新的能力结构。[4]作为大学教育体系尤其是经济学类教育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5]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仍以理论教学为核心,这种以知识灌输为主以及与社会需求脱钩的教学现实,根本无法完成"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这一重要培养目标。庞皓、邱东、姚寿福等就分析与梳理了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与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6-8]但其实,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完全可能的,[9]这包括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10]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等。[11]因此,实验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12-14]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也开始关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问题。但将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与创新能力各方面的详细对接的研究相对较少,诠释为什么以及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何种能力的研究则更加匮乏。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能忘却的是,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自然也是计量经济学教与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紧迫课题。

二、知识灌输型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不管是应用型还是综合型的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普遍存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更难以充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破解这一棋局首先得弄清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内在本质原因。为此,作者针对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共计543份。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1.9%的学生选择了"计量经济学难"这个选项(包括较难和很难两个等级),这一定程度反映出当代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现状。但是认为"计量经济学很难"的学生所占比例却显著降低,仅为20.5%,这就为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与目标。也就是说,激发选择"计量经济学较难"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应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造成"计量经济学难"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从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获得部分答案。首先,从学生学习基础与性别特征来看。这些因素是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已经存在,或者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虽能有所改善但改进难度却相对较大。在选择"计量经济学难"的学生中,女生占76%,男生占24%。这一方面是由于调查对象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较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男生在理性思维方面更具有优势。按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大学生中女生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男生,这无疑使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更大的难度。学生进入大学前的文理科背景也是影响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重要因素,选择"计量经济学难"的学生中有78%属于文科背景,而大学具体专业的影响则不大。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的关联程度较大,90%以上的学生认为统计学、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概率论等知识有利于学好计量经济学。但在我国现有的文、理分科高考模式下,绝大部分文科生的数理基础都比较薄弱,而经济类专业同样可以招收文科生。文理杂烩的学科基础事实,再加上学生大一、大二的统计学或高等数学学习不扎实,要学好计量经济学就难了。以文、理科背景作为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分班依据,或许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一条尝试途径。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也以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为主。不同的经济类专业有很多基础课是相似或相同的,而专业性非常强的一些课程与计量经济学的关联则不大,故大学具体专业对计量经济学影响不大。在调查对象中,几乎没有学生认为特有的专业课程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过程中有较大作用。其次,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来看。"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选择计量经济学难学的学生中,有超过90%选择了对计量经济学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认为计量经济学不难学的学生中,也有近50%的学生选择对计量经济学不感兴趣。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能直接促进学生应用计量模型去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有关物价指数、经济政策、收入消费、股市波动等众多宏微观领域的经济问题,是大学生尤其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关注热点,学生一般都比较感兴趣。而与经济问题关系紧密的计量经济学,却有如此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这门课程的教材、教学、考核等体系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说明,如果能提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那么肯定能一定程度改观现有"计量经济学难"的现状。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还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有88%的学生在遇到计量经济学难题时会选择放弃。虽然有超过60%以上的学生赞同通过上机操作、多做案例与解决实际问题来加强理解,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兴趣及学习难度的限制,学生往往一遇到难题就放弃。或者仅仅相对被动地求助于老师,自主地通过网络、参考书籍等方式学习与解决问题的仅占10%左右。有关Eviews软件的操作程序及原理,基本依靠教师理论及上机课的讲授,仅有15%左右的学生会通过网络等其它途径去自主学习,软件操作次数少于5次的学生占了10%左右。对于一些正式上机课未完成的实验操作题,有89%的学生选择不再去看。学生这种被动、消极、应付式的学习方式,自然使计量经济学教学变得难以推进。最后,从教材、案例、课时等的安排及构成来看。认为教材内容陈旧、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大的学生均超过了60%。由于经典计量方法的原理与思想已经相对完善,因而以研究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为主的教材都大同小异。为了系统说明计量经济学原理,教材内容一般都包含了较多的统计与数理推理过程,无形之中掩盖了计量经济学用以分析经济问题的本质,使学生形成计量经济学晦涩难懂、实用性不大的错觉。而对于教材的具体内容,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异方差难以理解。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统计思维方式欠缺,对于大数据的分布特征难以理解与掌握。要使计量经济学跟上时代主题,最佳途径就是更新案例与方法。但学生中对案例及习题不满意、认为案例与专业关联度不大的均超过了50%。作为一本经济类专业的通用基础课,要使教材内容与具体专业紧密相连,这确实不大可行。适度选取与不同经济类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以及让学生从自身专业出发自主寻找案例,就应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由于计量经济学教材均试图囊括计量分析的整个思维过程,再加上各部分的数理推理均较多,一个学期的课时安排就显得远远不足。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上机课,有88%以上的学生认为课时不足。有限的课时、完整的内容、繁杂的推理、全面的考试,使得计量经济学教学往往步履匆匆,不但学生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不扎实,教师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正是由于上述诸多原因,计量经济学"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基本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学效果也欠佳。不管是对教材的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还是操作软件,一个学期的课程开完后,学生收效甚微。仅有不到30%的学生初步了解了计量经济学的思想与知识,而能够运用计量方法去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还不到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量经济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已经演变成"为考试而学习"的计量经济学,而不是"为理解经济问题而学习"的计量经济学,已经基本与实践脱钩。能够自主选择问题,并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获取数据,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生不到12%,能够较熟练操作软件的不到25%。如何使计量经济学回归"理论联系实践"的本质,提高学生创新性的选择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计量经济学教学任重而道远。

三、问题驱导式教学模式设计及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计量经济学其实就是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首先选择一个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的主题,然后通过寻找与之关联的经济事实数据,运用合适的方法构建合理的经济模型,采用基本的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并基于各种检验分析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最终运用估计结果验证经济运行事实与经济理论是否一致,并据此详细阐述其内在成因,用以指导社会实践。可见,计量经济学的实质其实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部分学生被现有教材中较多数理理论的表象所蒙蔽,产生了抵抗与畏惧情绪。因此,改革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确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不但可以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而且更加符合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导式的教学方式。首先,在初步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上课伊始就分组自主设定学生感兴趣且与专业有一定联系的主题,主题选取可在课后进行。其次,对应计量经济学教材的不同内容,在所选主题框架下让学生全程主动参与计量分析过程。这包括在学习具体的线性回归模型前,让学生先获取选定主题下可能需要的数据并进行调整;分别对主题框架下的数据进行单元与多元线性回归;针对回归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如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异方差等。然后,让学生深入分析所选主题框架是否有滞后效应,是否需要引入虚拟变量等。最后,形成与与经济问题紧密相关的计量实践报告。学生可根据自已的进展情况自行调节所选主题,并对每一步计量估计及其结果进行定期的汇报与展示。问题驱导式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在每一步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以瞿海东等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的定义为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问题驱导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组织能力、人际表达能力、理论构思能力和前沿把握能力等。[4]

(一)问题选取与前沿把握能力培养

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未知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非重复性与创新性等特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这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在开始计量学习之前,让学生从自己的专业或兴趣出发,结合当前的经济趋势,自主寻找紧跟时代的相关问题。并且,始终围绕该问题展开后续的计量经济学习。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选择能力,使学生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学会自主的去判断问题、思考问题,寻找新的切入点。另一方面,从自己专业与兴趣出发,并结合经济现实的选题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前沿把握能力。

(二)经济数据处理与自学能力培养

不管是计量模型还是计量方法都对数据有很强的依赖性,计量经济学创始人弗里希(R.Frisch)说过"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统一",数据就是统计学的核心。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确定自己的选题后,要进行下一步的计量分析,就需要获取数据、整理数据和处理数据。而现有计量经济学教材即使含有丰富案例,也是提供一些现成的数据,对于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缺乏详细的说明。这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过程中,将计量经济学视为空中楼阁,一旦脱离书本的案例就无从下手。问题驱导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得不在自己选定的主题基础上,通过尽可能的途径去获取与寻找数据,不但能非常快的掌握数据类型,还能学会缺失数据、名义数据与实际数据等处理方式,并在判断数据可用性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数据类型与样本时期。学生在经济数据处理实践过程中不但培养了自学能力,而且为后续的计量经济分析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经济建模与理论构思能力培养

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的设计,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经济行为理论,合理设定相关变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学生要在所选择的主题框架下设定经济模型,首先要理解该主题可能涉及到的经济理论。这不但会推动学生去寻找、梳理与理解涉及该领域的经济理论,而且使学生不得不将原来所学的抽象的经济理论与现有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会用理论去解释现实的能力。其次,要寻找合适的经济模型来解释该现实,涉及到理论构思能力的培养。经济学模型与现实和理论之间永远是有一定差距的,经济模型是简单化、抽象化的现实和理论。这其中哪些是次要矛盾,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变量可进入基本模型,需要学生不断的构思、试验、学习和理解。而现有计量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均事先给定了基本模型。这种知识的硬性灌输,扼杀了学生的理论构思能力。

(四)经济分析与研究组织能力培养

在所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习的各种计量方式去估计经济模型,检验模型估计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这就是经济分析。计量经济教材各章中不同的案例容易使前后的经济分析过程脱节,学生在思维上也会出现一个断裂层。学生通过自己所查寻的数据,首先用简单线性回归,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去估计与验证自己所选择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尝试着去分析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等问题,并不断的调整与修正模型、变量与数据。这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研究能力的核心。而且,分小组的方式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虽然整个经济分析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展开激烈的讨论,不断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这种合作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果展示与人际表达能力培养问题

驱导式的教学方式,通过结合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层层深入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解决问题与获取成功的快乐。而对每一步的计量分析过程与结果,可让每个学生定期进行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为了让其他学生理解与接受他的研究观点,需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思路进行更深入的整理,不但要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而且表达要流畅。面对其它学生针对该展示结果提出的不同观点与意见,还需要当场进行辩驳。这种公开的交流过程,就相当于各类专业性论坛中经济学专家之间的思路交流与碰撞。小"专家们"在这种交流过程,人际表达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