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政治经济学对供给侧结构性的指导意义

来源: 2017-09-25 15:14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并通过分析我国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提出只有处理好供给和需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才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扩大消费来促进生产,以此刺激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传统的增长动力正在衰退,也由此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资源和资本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产业,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在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时会产生很大的风险,甚至一场经济危机的波动就会倒下一片,而且这种生产也造成了产能过剩,而资本和技术又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高程度的需求层次;其次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对产权保护不力,也缺乏创新激励,政府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第三,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为了适应新的局面,必须根据现实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在保障经济发展中需要换一种新的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经济的增长不能单靠扩大需求,同时必须要注重生产的质量和水平,从供给、生产入手来解放生产力,从更长远和持久的角度来把握经济的增长。单纯依靠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发展中不仅需要考虑眼前,还要更多地着眼于将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如何扩大消费和需求,还要关注供给和生产。在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更强调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突出长远的转型和升级,保证企业和和产业的生命力,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国情,提高应对外来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也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理念的继承。我国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都在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实进行不断地调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对这一宝贵经验的继承。在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难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供给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总结社会经济运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并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与实践,经过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的现实和对世界经济的研究,不断进行理论提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016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因此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出发点,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意识活动为其所处时代的生产条件所制约,"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2]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放在首要位置,正是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在这种历史的生产关系中又体现出一定的阶级状况,恩格斯指出:"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3]只有在物质资料的极大发展前提下,每个人才可能拥有更充分的自我意识,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发展。我国当下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仅强调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同时注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追求于如何提高社会中广大人民的幸福感,更加凸显对人的关怀。这所有的一切必然要落实到物质资料的生产上,只有加大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有可能缓解,甚至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4]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深刻地论证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探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的原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既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也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5]因此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要关注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其次,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用的基本矛盾使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生产最终引向了消费,同时消费的增加又促进生产扩大,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除去个人消费外投入下一步的生产过程中,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企业是以获利为目的,这种对利益的追逐导致了进一步生产,从资本积累的规律来看,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随着社会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力,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对后备工人需要产生了相对过剩人口,并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相对人口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导致资本家对工人的进一步剥削,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生活陷于贫困、工人对资本依赖不断地加深。资本主义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进行再生产,社会化的大生产却受限于消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的商品供给超过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总是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6]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同时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收入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目的性的,就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最长远利益。[7]最后,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现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坚持把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市场的活力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来展现,公有制经济则保障了市场的安全,二者相互交联、相互影响,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市场中资本的运行和资金的流通更多的具有活体的属性,它集中了大多数人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机器,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因为在所有企业和公司的背后是人们追求利润最大化意愿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人不过是这个机器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一种工具,当人不再像人一样思考,只是成为机器的附庸时,个人的道德准则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再保持一定的理性。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与肮脏的东西,并不只是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也包含了道德准则的摧残,在资本运行的这架机器下,人的贪欲被无限放大,因此在一些企业中出现了只为追求利益而进行没有道德的生产。资本倾向于流向能使它获得最大增值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投资,使得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这种资本的运动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的缺失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当下的房地产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资本涌入这一领域,虽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资本的运行和集中在缺少引导和控制之下,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比如当下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空城,一方面广大居民买不起房,另一方面资源又极大浪费。目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同时面临许多潜在的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尤为重要。市场的准则由法制起作用,市场的规则不仅需要法制还必须注重公有制经济的引导。

三、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8]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过程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只有全面认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有的问题,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果。首先,从生产的方面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问题,因此有必要处理好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供给与需求的简单的同义重复。[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就是调整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10]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一方面需要适度扩大需求,另一方面侧重于对生产的调整,从供给、生产入手解放生产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能够更长远和持久地保障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存量供给过剩的问题,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加大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应对外来经济风险和危机的能力。目前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布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弱,在出口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制造水平。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11]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推动产品的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解决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其次,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说,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马克思不仅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还包括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发挥政府的职能,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交易成本较高,产权保护措施不力,行政审批事项环节多、名目繁杂,所有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的发展阻力。[1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的根本还在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企业本身以盈利为目的,而如果成本加大,很大程度上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高质量的产品相应的要花费更多的劳动量、时间和科技投入,做到让企业减负,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提高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需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督,在市场中由于生产的过程也是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要素来获得增益,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的不断积累导致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同样受限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风险。政府应引导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GDP,更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成为市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市场利益攸关方之一,这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市场的混乱。例如有些地方的产能过剩与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有很大关系。[14]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需要"松"与"紧"结合,一方面帮助企业减负,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的监督,避免一味追求GDP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对市场的监督和调节作用。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