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国际贸易分工中的福利分配与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
英国古典 经济 学家大卫李嘉图将亚当•斯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学说 发展 为"比较优势"学说,奠定了广泛参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 理论 基础。现在,我们通过改进该模型来探讨汇率形成机制和国际分工的福利分配 问题 。
一、单纯贸易条件下生产效率差异决定了适宜汇率和合理的福利分配
纸币脱离金本位后,货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国际贸易变得复杂起来,下面考虑货币汇率及贸易条件, 分析 国际贸易福利分配问题。
(一)贸易产品定价以进口国国内生产效率和国内价格为基础
如果两国货币的单位价值分别按单位生产要素来定价,并且各有30单位的A币和B币货币存量。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在A国,单位衣服和汽车的价格分别为3单位A币和9单位A币;在B国衣服和汽车的价格分别是2单位B币和5单位B币。进行国际贸易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出口产品的贸易定价。A国的衣服要出口到B国,其价格不能高于2单位B币,否则B国就会自己进行生产而不从A国进口;对A国而言,能接受的进口汽车的价格为9单位A币,B国商家为获得超额利润,也不愿意降低汽车在A国的销售价格,B国出口到A国的汽车价格应不低于9单位A币。为达到国际分工前的需求程度,B国出口2单位汽车到A国获得18单位A币;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更需要外汇,A国会鼓励出口6单位衣服到B国获得12单位B币。
(二)不同的汇率水平能够产生不同的国际贸易福利分配效应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A、B两币具有三种汇率数据:一是根据生产要素购买力平价,1单位A币等值于1单位B币;二是根据衣服购买力平价,1单位B币等于1.5单位A币;三是根据汽车购买力平价,1单位B币相当于1.8单位A币。由于国际贸易定价是由贸易对手的国内需求、生产效率和贸易条件决定的,因而无论哪一种汇率安排都不可能改变国际贸易的定价机制。在定价不充分的情况下,即出口产品定价远小于贸易对手国内同类产品定价时,出口国家汇率升值才有可能提高出口产品价格,这需要视贸易条件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而定。
1.以生产要素价格为汇率标准,生产条件好的国家能够占有处于劣势国家的利益。
如果当前汇率定为1,则货币当局需要用相同数量的本币兑换国际贸易盈余。对A国而言,货币当局发行12单位A币兑换12单位B币,A国货币存量为24单位A币,物质财富为2单位汽车和4单位衣服,价值30单位A币,A国国民需求变弱,潜在通货紧缩率为20%;B国根据货币汇率发行18单位B币兑换18单位A币,此时B国拥有36单位B币和6单位衣服、4单位汽车价值32单位B币,B国的需求有所扩大,潜在通货膨胀率为12.5%。同时,经过A、B两国贸易结算,A国货币当局12单位B币只能换取12单位A币,这样B国不仅获得了李嘉图福利,还获得额外的6单位A币的贸易盈余。在这种汇率制度下,经济欠发达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国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改善而且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一般不会持有经济发展 中国 家的货币,而是通过贸易在发展中国家购买等值物品,发达国家的盈余货币回流到欠发展国家,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货币存量回升至原来水平,但物质财富有所减少,发生通货膨胀可能性增加,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条件同时恶化。
2.以生产条件劣势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价格为汇率平价标准,生产条件好的国家能够获得"李嘉图福利"。
如果B国与A国汇率安排为1.5,即衣服购买力平价。对A国而言,货币当局发行18单位A币兑换厂商的12单位B币,国内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国内经济条件与国际分工前相同;对B国而言,货币当局发行12单位B币兑换18单位A币,国内货币总量与国际分工前相同,但获得了李嘉图福利,国内产品更为丰富,国民能够享受到来自国际贸易的廉价产品,货币购买力提高6.7%,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过国际贸易结算,A、B两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3.以生产条件好的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价格为汇率标准,生产条件较差的国家牺牲"李嘉图福利"而获得一定的贸易盈余。
如果两国货币汇率按汽车购买力平价确定,即l单位B币等于1.8单位A币。对A国来说,货币当局需要发行21.6单位A币兑换来自国际贸易的12单位B币,国内货币存量为33.6单位A币,物质财富仍与原来相同,潜在通货膨胀率12%;对B国而言,B国货币当局发行10单位B币兑换18单位A币,B国货币存量为28单位,获得"李嘉图福利",国内价格进一步降低,货币购买力提高14%;经过国际结算,A国获得2单位B币贸易盈余。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