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林毅夫:贸易顺差并非比较优势之过
中国 经济 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史再创奇迹。究其原因,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一直坚持的比较优势战略,似乎并不为过。
然行走至今天,往日被两位数的GDP增速所覆盖的结构性 问题 一一显现。在外,有中国巨额贸易顺差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美、中欧持续不断的贸易摩擦;在内,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股市、楼市的飞速上涨。比较优势战略越来越受到质疑。
带着 社会 各界的诸多质疑,本报专访了最早把比较优势引入中国、并坚定拥护该 理论 至今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 研究 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听听林先生对中国 目前 面临的经济问题如何看待,而这些又是否是比较优势之过?
1.顺差并非比较优势之过
比较优势战略曾为中国带来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人对比较优势产生质疑,认为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导致了经济结构失衡,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是不是比较优势战略所引发的必然结果?
林毅夫:与赶超战略相比,遵循比较优势战略一定会使该国贸易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高。因为如果一个欠发达国家选择赶超战略,就意味着一些没有比较优势的、资本比较密集型的产品本应该进口,但却要自己生产,于是进口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资本有限,把有限的资本用来 发展 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后,就导致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得到的资本较少,发展缓慢,出口也就比较少。这样该进口的不进口,可以出口的得不到资本,发展不起来,也会出不了,最终就导致进口和出口都明显减少。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在1979年之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上得不到发展,进出口的比重都很小。
而根据比较优势战略,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就要进口,而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获得资本和其他资源,得到较好发展,所以出口也比较多。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即是如此。但是,进口或出口是内生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的,而非人为拔苗助长地去增加出口,所以,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的国家虽然出口会比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多,但是,把比较优势战略混同于鼓励出口的战略是不正确的。
其实,比较优势是比较而来的,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一个国家在可贸易的产业中,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正好各占一半,所以,一个国家如果真正地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其贸易依存度虽然会比赶超战略下的贸易依存度高,但其进口和出口一定是平衡的,如果不平衡只会是产业结构调整时的短期现象。
既然根据比较优势战略,一国进出口会基本平衡,那为什么中国现在外贸顺差如此之大,难道不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导致的么?
林毅夫:中国现在外贸顺差这么大,我想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前一段时间投资过热,造成生产能力过剩。
其次,中国贸易盈余如此之大,也与美国有关。我们知道,美国居民储蓄率非常低,而且有财政赤字,这代表美国国内的需求过多,而国内需求过多一定会表现为贸易逆差不断加大。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占全世界经济的1/3,它的贸易逆差加大以后,一定会变成其它国家的贸易盈余。根据统计,美国1990年代中期,贸易逆差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大概只有1%,但现在已经增加到6%以上。所以,必然有其他国家的贸易盈余会越来越大,其实,日本、德国在这段时间里也出现同样的贸易盈余剧增的情形。
第三方面原因,有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本应该是我们的主要进口品,但是他们除了飞机以外很多东西都对我们封锁,这样我们想进口就进不来;但我们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涉及国家安全,障碍较少,所以这种局面也不是由我们造成的。
第四,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造成贸易盈余虚高。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很大,投机者普遍预计人民币可能会升值20~30%,而我国资本账户还没有开放,就以隐蔽的方式利用高报出口价值,低报进口价值,来投机人民币升值。这是在任何资本账户受到管制的国家,当出现汇率大幅升值的预期时都会出现的情形。日本在1985~1987年日元大幅升值时期,经常账户盈余、外汇储备也同样出现快速增加。我想中国现在经常账户盈余如此大,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顺差扩大并不是比较优势或者出口导向战略导致的,而是国内外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林毅夫:对。如果真的按照比较优势,没有这些内外部因素,进出口一定是大致平衡的。
2."贸易摩擦实际上是 政治 秀"
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必要假设是,国际间商品自由流动,但现实可能并非如此。尤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不断增加的出口额对国际市场 影响 巨大,这与四小龙的出口导向战略所引起反应不能同日而语,因而从反倾销到施压人民币升值,再到反补贴,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中国这样规模巨大的经济体,是否能复制四小龙的模式?
林毅夫:回头看改革开放以后的这28年,1979年我国出口约136.6亿美元,进口约156.7亿美元;到2004年,出口约5933.2亿美元,进口约5612.3亿美元,进出口的增加幅度基本上是相当的。2005年以后,我刚才 分析 过因为投机资金的影响,贸易盈余数据不准。
综合来看,我国出口固然增加了,给国外带来竞争压力,可是同时进口增加也给国外创造了市场。当然这种压力可能会有些不同,因为我们出口的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比较密集的产品,也就是说我们的出口品的就业含量较大,而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就业含量相对较少。
说到贸易摩擦,从1995年以来,我国确实是遭受反倾销控诉最多的国家。但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比如2005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51起,占全世界反倾销控诉案件的一半,但涉案金额才17.9亿美元,只占当年出口7619.5亿美元当中的0.2%。所以我想说,现在贸易摩擦问题看起来好像很严重,但实际上是政治秀。
除了贸易摩擦外,现在全球经济增长有放缓趋势也是很多人的担忧,中国是不是还具备当年日本崛起时有美国广大市场带动的情形?
林毅夫:如果全球经济放缓,那也仍然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最好。首先,我们的出口产品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接近于生活必需品,不管收入高低总是要消费,而且,人口增长,消费就要增长。其次,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我们的产品价格会最低,竞争力最大,即使经济放缓,市场的规模还可能扩大。第三,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面对的会是全世界的市场,而不只是美国的而已。
有两个最好的例子。一个是1930年代全世界经济大萧条,但是在那一段时间日本的出口是增加的,为什么?日本当时出口就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个例子就是2001年以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带来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但是从2001年以后我国出口一直在快速增加,为什么?因为我们出口的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国际的经济形势如何,按照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都是最有利的选择。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