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企业与银行在海外的拓展与合作
一、 企业 与 金融 机构海外拓展对 中国 经济发展 的意义
截至2007年12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8000亿美元,累计成立境外投资企业9900多家,分布在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3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投资地区主要集中于周边的东亚及南亚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对周边(香港除外)投资的85%投在了东盟、南亚和朝、蒙等发展中国家。第二,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农机、家电、轻工、纺织、农业以及工程承包等行业。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以 电子 电机产品(电视机、冰箱、空调、VCD、电话机、程控交换机、摩托车)和轻纺产品(服装、箱包、手工工具、毛毯)为主。第三,现阶段有条件走出去的企业主要源自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发达省市;但内地走出去企业也在迅速增加。
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全球化所沿袭的基本脉络是,发达国家的广义高级生产要素以资本形式向低级生产要素拥有国家集中,导致后者大量出口从而产生巨额顺差。很显然,这种并不平衡甚至并不平等的分工体系虽有其暂时合理的一面,但就未来长期而言却是难以为继的。根据发展经济学 理论 ,一国人均收入达2000美元时,产业结构将面临调整,产品标准固定、工资成本升高的夕阳产业将转移到海外。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增幅为11.4%,人均GDP为2460美元。到2007年末,我国进出口贸易达到21738亿美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
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资银行的海外拓展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加剧,市场积存有过量流动性。200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金额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累计净现金投放330万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62亿元,再加上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使潜在的金融风险因素增加,因此,有必要为剩余资本寻求新的出路。另外,中国是 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2007年末达到1.5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在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形势下,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的需求日益迫切。从这个角度而言,海外投资符合目前国家金融战略的需要。
第二,一般认为,产品生命周期及其转移 规律 决定了东道国吸收外资只能带来发达国家的成熟产品,发展中国家为此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在前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大量的生产能力进入,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与发展,有些产业目前发展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需要实施梯度转移,因此,利用现有资源直接参与到国外先进企业、优势产业中去,亦不失为一种快捷方便的配套战略。
第三,企业自身的动力。企业"走出去"的动因很多:有的企业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技术;有的企业则意在获得一些资源。从目前国际发展情况和中国参与国际市场情况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寻求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
此外,从全球经济看,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通过外向型战略促成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外资流入激励政策,对我国资本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和泰国、菲律宾等东亚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外资依赖,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需求与我国的资本拓展正是相吻合的。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中资银行的海外拓展,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资本走出国门的趋势,属于资本输出的范畴。资本输出是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商业活动及资本市场运作的一种成长方式,是资源优化配置走向国际化的体现。联合国对158个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的调查也显示,中国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从经济增长看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资本输出国。由此,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合理配置资源、贴近当地市场的主动选择,也是国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中国的银行也加大了在国外拓展的力度。对银行来说,通过海外拓展可以带来新的业务品种、新的市场、新的客户和更广阔的盈利空间,因此银行在完成自身的体制改革之后,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是必然的。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进一步融入国际 社会 ,向成长为世界性经济强国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强大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保证。尽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市场仍将是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在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面前,中资银行需要变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通过海外发展发展壮大自己以应对挑战是最有效的办法。综观国外的大银行,无一例外是通过大规模的海外发展迅速壮大的,在过去十年来尤其如此。近年来,我国银行(以下称中资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走出去"企业在国际贸易以及海外业务方面的巨大需求,并将其视作传统公司业务之外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看到这一点,中资银行加快了在国外设立机构的速度。截至2007年末,有7家中资银行在国外设立8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总资产达2674亿美元。其中,中行已基本形成全球机构 网络 ,包括696家海外分支机构,工行、建行、农行、交行四家大型银行在海外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至2007年末,工行已经拥有110家境外机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 交通 银行和招商银行已经在香港、新加坡等海外经济金融中心或发达城市建立了分支机构。中资银行在海外拓展的手段除了传统的机构延伸方式,还在近年来开始使用大规模投资式的拓展。2007年,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更加引人注目,工商银行先后出手投资和购并了印尼的哈林银行、南非的标准银行;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公司互相投资10亿美元收购对方股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民生银行以25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联合控股9.9%的股份,并有权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增持股份至20%,增持后民生银行将成为联合控股第一大股东;中国银行以9.65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金融租赁公司100%的股本;国家开发银行向巴克莱银行投资30亿美元等。综上,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可以预料,只要中国银行业继续壮大,其海外发展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二、 企业与金融机构海外拓展的相互依存关系
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将持续扩大,涉及的领域将不断拓宽,合作的方式也将日趋多样,经济社会效益也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建筑、纺织和海员劳务的重要输出国,在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和生产能力过剩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企业在踏上"走出去"的征途之后,还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主要包括:一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对许多国际规则和惯例以及投资对象国的 法律 、法规缺乏了解,因而导致海外经营中增加成本;二是"走出去"的企业在初创阶段缺乏国外市场认知度,无法获得当地银行的支持;三是企业国内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也难以通过跨国金融平台找到有效的解决 方法 ;四是我国金融机构海外网点和服务能力有限,难于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在这些困难中,金融服务成为我国"走出去"企业难以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反观我国在境外发展的中资银行,它们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一样,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 问题 :首先,中资银行海外机构虽然业务种类较多,但创新不足,业务发展受到制约。与目前国际先进银行普遍开办多种业务相比明显落后,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客户大都限于当地华侨和少数规模较小的贸易企业。多数中资银行没有进入当地主流社会,甚至没有参加当地的货币清算系统,各项业务游离于当地金融产业之外。由于中资银行的缺憾,使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不得不到当地的外资银行办理业务。不仅"肥水流入外人田",而且也形成了国有资产的体外循环。
实际上,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更需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支持,通过企业资金的沉淀和结算资金的流转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从而大大降低中资银行在当地市场筹资的成本,增加资金实力;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不仅使得中资银行能够增加各种利差和手续费收入,而且能够促使中资银行开展业务创新,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扩大市场;通过与企业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能够沿着企业的产业链条在当地建立新的客户群,进而打入当地主流社会。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中资银行在海外的拓展缺乏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引导,导致了一方面"走出去"的企业抱怨得不到金融的支持,中资银行在海外也面临着单打独斗的困难境地,相互作用制约了我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
在银行与企业海外拓展的合作方面,我国企业和银行应该很好地吸取外国银行和企业的经验,主要包括:
第一,加快本国银行海外拓展的步伐。企业投资海外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对目标国经济、政治 甚至人文环境的不了解。渣打银行在56个国家有1400多个分支机构,有超过90%的利润来自于亚洲、非洲及中东市场,其国际化网络与中国本土企业海外拓展的最初目的地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近年来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热潮中,作为非洲大陆最大的国际银行,渣打利用其植根非洲多年建立起来的庞大网络以及对非洲政治文化、政策法规的充分了解,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第二,在支持企业过程中发展自己。在帮助企业拓展的过程中,银行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引进外资的初始阶段,一些外资银行随着其本土企业也一并踏入中国的市场,并以在中国投资的本国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业务,迅速打开市场,站稳脚跟。外资银行以国际化的行业和产品技能与本地化的知识理念,向本国在海外的投资企业提供国际金融环境中的信贷业务、现金管理、贸易融资、零售银行金融产品组合和资本市场业务。一些国际化大银行在伴随企业客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功确立了其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等新兴贸易走廊的地位,同时,其国际化的网络也进一步得以拓展,近年渣打完成的对韩国第一银行、印度尼西亚permata银行及中国 台湾 省新竹银行的收购即是例证。
第三,强化合作基础取得共赢,银行与企业间关系的稳固基础在于彼此对对方的需求了如指掌,并且能够为对方量身打造所需的服务。国际化先进银行在与企业客户的合作之前,通常会做审慎的调研,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其竞争对手和所处整个行业的情况。然后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给企业提供包括对企业金融产品的培训、资金运作、融资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建议。这不仅可以帮助银行有充分的了解,降低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