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研究
摘 要: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中小 企业 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获取竞争优势,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中小企业;国际化
1 价值链理论的提出
"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其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增值活动,总和即为"价值系统"。其中每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系统"的价值链。
2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机理
2.1 全球价值链的构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分析
(1)全面考虑价值链的各环节,充分认识和分析生产要素的差异性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构成比例不同,造成价值链各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较大,比如说,产品开发环节所要求的主要是受过高等 教育 、具有专业技术和首创精神的科技人员,而产品的装配环节则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以比较成本优势为原则,对价值链进行分工,使之转化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
(2)抓住价值链中战略环节,获取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价值主要是来自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的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要深刻剖析自己,以全球的企业基础结构略眼光,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企业外部国际环境,包括东道国的 自然 环境、 经济 环境、 法律 环境、 政治 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等,并运用 科学 的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对其评价,知晓企业所面临国际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从企业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人地分析评价。同时结合邓宁的OIL(折衷理论),明确企业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包括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和 金融 货币优势等)、内部化优势及国家区位优势(包括东道国的自然资源,低成本、有效率、有技艺的劳动力,市场较大的规模和较快的 发展 ,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政府制定的吸引外国投资的政策等)。通过分析,紧紧抓住和发展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并对价值链进行合理的地理布局,采用集中设点或分散布点(这要结合企业自己的"价值活动"的具体状况以及目标市场的具体环境而定),获取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垄断竞争优势。
(3)全球价值链分解、整合以及价值链管理的虚拟化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致使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变得越来越多,结构也更复杂。一种产品或服务所形成的价值链过程已很少由一家企业来完成,除非企业具有非常充分的资金和十分全面的能力。于是价值链就开始分解。一些新的企业加入价值链,并在某个环节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表现为在该环节上具有成熟、精湛的技术和较低的成本。它们的进入使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迫使其不得不放弃某些价值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育并增强其竞争能力,重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们也可能加入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即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其联系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价值链。在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整合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价值链管理虚拟化同样可以实现价值活动共享,重新定义了企业的边界和规模经济,使得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2.2 全球价值链下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对策分析
2.2.1 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找准位置
目前中小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安排中仍处于较低或"外围"的分工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应利用伴随着产业全球化的深入而跨国公司正在进行的全球价值链 网络 的重新嫁接、延伸、扩张和协调的良机,通过利用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市场区位优势,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主动链入,并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以避免一哄而起而导致同水平、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保持和强化"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灵活的生产机制、经营方式和产权体制是中小企业独具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安排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灵活性较强;在面临动态的市场变化时调整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能力较强;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产权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这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排除了可能的障碍。与此同时,应以中小企业这一主体,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积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产(企)业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只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和实现产业升级,人们才能不受制于"中心-外围"模式,摆脱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所处的"外围"地位。
2.2.2 在跨国公司价值链策略调整之际,积极抓住机遇
当前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开始意识到下游服务环节的范畴远比原有的保修环节广泛得多,只有不断开拓下游服务环节,才能保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根据对世界市场客观现实的认识,跨国公司重新评价其主产品利润率,主动调整其价值链策略。其中包括:开展多元化服务、产品与服务结合、产品与客户结合和控制渠道。基于跨国公司以上的价值链策略调整,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明确自身的竞争实力,根据营销渠道的长短来采取相应策略向下游环节拓展,重视与其下游市场有关的人才队伍建设。
2.2.3 利用集群效应实现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这里所说的"集群效应",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集群而形成的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效应。例如,推行品牌战略时,单个中小型小企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和有限的产品设计能力,不能够独立完成,而共同使用品牌,拥有统一的销售机构的中小企业集群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而且,中小企业集群的集体谈判能力也较单个企业强。通过统一对外谈判,中小企业集群可以获得更多订单,并更容易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优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小企业必须实行集群发展战略。根据全球价值链模型,如果一个集群能够融入国内产业链,其产品市场就可以得到充分扩展;如果一个集群能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去,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就可以带动集群的产品走出国门,从而为集群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我国中小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国际化的策略
3.1 业务流程重组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技术、资金实力等实体资源的同质性不断增强,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竞争的焦点应该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具体部门的管理,转移到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运作以及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等系统性的流程因素,业务流程重组应运而生。在企业价值链中,一个业务流程就是一组以顾客为中心的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活动。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也可以是业务流程内部的产品的使用者。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使顾客满意。业务流程组就是通过重新审视企业的价值链,从功能成本的比较分析中,确定企业在哪些环节具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进行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改造原有流程的路径、工作环节和步骤划分,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最优化。由此,我国中小企业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转"的原则,了解客户、寻求办法帮助客户解决遇到的问题,挖掘潜在需求,为客户设计解决方案,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寻找市场上的各种空隙,凭借自己快速灵活的特点,进入空隙市场,占据高价值区间。当价值开始从已有的空隙市场转移时,我国中小企业应充分运用"创造性毁灭"效应,在现有竞争优势丧失之前,寻找到新的空隙市场,将竞争优势转移到新的领域或产品上,进入下一个价值创造循环。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