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金融工业集团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影响
摘要: 金融 工业 集团对俄罗斯 政治 经济 转型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它俘获了联邦政府,阻碍旨在重新分配利益的进一步改革,加剧转型时期的资本外流和国有资产流失,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阻挠软预算约束问题的根本解决;另一方面,金融工业集团的组建便于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解,有利于吸纳资金,帮助俄罗斯 企业 参与国际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金融市场;经济;周期性回落;宏观调整
金融工业集团的产生和 发展 是俄罗斯转型期间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根据俄罗斯《关于金融工业集团》的联邦法规定,金融工业集团是指建立在金融工业集团协议的基础之上,将自己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股份方式)资产全部或部分联合起来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现时法人的总和。从经济形态上来说,它是指一种控股公司,即有一系列生产性的或信贷金融性的子公司的控股权的母公司。
一、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
金融工业集团是俄罗斯激进改革和特殊的私有化政策的产物。在俄罗斯转型初期,企业原有的资金供给链条断裂,自有资金严重匮乏,这迫使一些有条件的工业企业或企业集团开始尝试建立金融机构进行筹资自救,其他工业企业也迫切需要寻求外部的金融支持。与此同时,一些在原国家银行基础上建立的股份制或私人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行动。为夺得对具有较高收入企业的控制权,分享企业利润,一些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开始通过资本参与实现对企业经营的参与,从而得以成功地将触角伸向工业企业。这样,在俄罗斯出现了大工业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趋势。从1994年7月1日开始,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宣布进入现金私有化阶段。第二阶段私有化的新手段(把国有资产最重要的部分拿出来拍卖和招标)使大型商业银行投资活动的多样化进程加速,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进程开始启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工业集团。同时,切尔诺梅尔金推动的建立大型垄断性金融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使俄罗斯产生了一批在经济舞台上呼风唤雨的金融工业寡头,金融工业集团的政治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
二、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积极影响
(一)便于国家对经济的调解
俄罗斯的金融工业集团多半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起来的,具有典型的"官方"与"半官方"的性质。许多金融工业集团,例如,石油、天然气等 自然 垄断部门和军工部门的一些集团是直接在政府的指令下组建的,政府代表国家掌握着这些金融工业集团的控制股。还有些金融工业集团的领导人要么是过去和现在的政府要人,要么同政府有着政治或经济上的密切关系。从所有权关系上看,尽管私人资本占绝对优势,但由于一些金融工业集团垄断着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和部门,国家资本不可能从其中完全退出。1995年1月,政府在颁布《促进组建金融工业集团纲要》时明确指出:"在组建金融工业集团时,既利用市场手段,也利用非市场手段来集中保持属于国家的份额"。叶利钦在1996年发表讲话时甚至表示国家要掌握一些大型企业51%的股份,这表明了国家对大型集团仍保持一定参与和控制的事实。
(二)有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
金融工业集团在吸纳资金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由金融工业集团投资和控制的金融机构规模大、竞争力强,具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融资能力。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它可以发行在国内外市场均可流通的期票和债券,这些期票和债券比一般私有化企业股票优越,而且发行收入可以不纳税,这都有利于集团吸纳社会资金。另外,由于金融工业集团内部集中了代表俄罗斯工业和 科学 技术潜力的一些大型的工业企业,加上集团内部的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能及时提供外国客户感兴趣的投资信息,率先运用国际通行的金融结算手段,从而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三)有助于俄罗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俄罗斯的一些大型金融工业集团,不仅在生产、销售、工艺、技术研制以及管理方面努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而且积极引进和进行技术开发,着手于产品的结构性改造,力图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几个最大的金融工业集团涉足于石油、天然气、有色冶金、航空等俄罗斯在国际市场最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如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不仅控制着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企业,而且控制着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很大份额,在德国天然气市场上已占领40%的份额,占据最大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商的地位;阿列克佩罗夫的卢克石油集团获得了阿塞拜疆里海石油10%的开采权,里海石油储量极其丰富,被认为是新世纪西方和欧亚国家可靠的石油来源,因此,国际石油巨头在该领域竞争异常激烈。这些集团正是俄罗斯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杰出代表,它们使俄罗斯在某些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
作为大的私有者,俄罗斯的寡头们有时乐于建立私有产权制度、保护合同实施以及建设法治,尤其是在经济资源和市场势力瓜分完毕之后。俄罗斯工业和企业家联合会(RSPP)是一个由寡头企业领导的大型集团的代表性游说团体。它创立了多个任务组,每个任务组负责一个专门的改革项目:税制改革、产业政策、国际贸易、土地改革、司法改革、铁路改革、国际关系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改革。2000年以来,RSPP的领导者定期会见普京总统商讨经济政策、政府改革以及其他战略问题,为政府和议会提供 法律 变革方面的建议,还起草并促使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事实上,鉴于俄罗斯支持市场化的其他选民--譬如中小企业家和消费者--在政治上无足轻重,RSPP已经成为支持这些改革仅有的中坚力量[1]。
三、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消极影响
(一)阻碍制度发展,在一段时期内使俄罗斯经济转型陷入无效率的制度锁定状态
在俄罗斯,大规模的私有化造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一些声名显赫的寡头们得以在初期的改革中受益,因此,拒绝一切可能打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的进一步改革,如更强的执法,对产权更有力的保护及使金融制度更为谨慎和透明的改革措施。例如,在俄罗斯,对于私有产权保护的反对主要集中在社会的最富有阶层,对于金融寡头来说,他们的兴趣在于利用政治影响力快速攫取一切所能攫取的资产,而不是等待产权保护的确立从而使他们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并从中获利[2]。此外,金融寡头们还反对强化和实施资本市场法,他们不希望存在一个强有力的证券委员会或对假公济私勾当进行严惩的法规。即使是曾成功推动了降低税率、开放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以及推进土地改革等方面改革的RSPP,在推进银行业改革以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促进市场竞争的机构方面也显示得不那么积极,这种运作模式正好应验了施蒂格勒(1971)、拉詹和津加莱斯(2003)的观点,他们认为,有权利的内部人试图设计游戏规则,以便阻止新进入者瓜分(比如,通过低税率)从国家手中获得的好处[1]127。
(二)俘获政府,使政府成为金融工业集团的"掠夺之手"
与数目众多且缺乏组织的中小企业及消费者相比,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总是能够更好地将集团偏好强加于政府政策。利用强大的经济与政治势力,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在叶利钦时代轻易地俘获了政府机构。就连叶利钦本人也说:"银行家们开始试图公然地、直接地对政权机构施加影响,在政治家的背后操纵国家";"金融巨头们试图操纵国事的方式各不相同。一些银行家们将莫斯科的官员、市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其他银行家做地方官员的工作;还有一些银行家,例如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投入所有资金创建强大的电视集团公司、印刷控股公司来垄断大众传媒"[3]。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