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东欧国家20年发展中的共识与共性
东欧国家(注:其实是中东欧国家,习惯统称为东欧国家)剧变20年来,处于 政治 经济 管理模式乃至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渡时期,历经周折,充满矛盾, 发展 不平衡。对于这些国家来说,适合本国国情和符合时代特征的社会发展模式,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定型。它们在转型过程中,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存在着共识与非共识、共性与非共性的不同程度的差别。
扬弃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既是共识也是共性
东欧国家走过的20年,无例外地是不断地扬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20年,是从受制于苏联这一极端转到另一极端亦即效法西方的20年,实质是在夹缝中探索一条图安全、谋发展道路的20年。
回顾一下 历史 ,东欧一些国家原先的民主发育程度与经济发达程度,总体上不是落后于苏联,而是甚至要高于苏联。它们本来有条件在建立新政权之后,从本国实际出发,稳步实行政治民主化和市场经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其中不少国家完全有可能进一步走在苏联的前头。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东欧国家曾经强调实行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制度,政治上维持多党议会民主制,继续奉行爱国主义统一战线,逐步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经济上主张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渐进地实行 工业 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南斯拉夫则是最早看到苏联模式弊端,试图实行"自治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具有该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遭到苏联的批判和围攻。强加给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是一件"紧身衣",令它们窒息不已。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超越阶段的所有制单一化,严重束缚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20多年,苏联更是强化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一体化,鼓吹经济发展要"拉平",容不得东欧国家"标新立异",结果是相互牵扯,共同落后。1956年的匈波事件和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固然有外部因素的渗透作用,但是主导方面则是反映了这些国家的人民对苏联控制和对本国领导人盲目追随苏联的不满,矛头所向主要还是表现出对苏联模式束缚的抗争和冲击。苏联派兵镇压,取得了暂时的效果,却也埋下了祸根,潜伏着深重的危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20年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内外原因(也许至今人们的看法仍有分歧),这些国家终于以付出沉重的代价和人们并不情愿看到的结局,挣脱了苏联模式的桎梏。
东欧国家20年的发展情形,证明了这样几点:其一,它们都避免不了要搞市场经济与议会民主多党制。其二,完全照搬美欧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也是行不通的。其三,苏联模式中的某些可取之处(如福利政策、适当的经济计划调节)尚且被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加以借鉴,那么,经历过40多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洗礼的东欧国家,不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对这些可取之处完全不予理会,否则这些国家人民的怀旧情绪从何而来?俄罗斯的普京之所以治国取得较明显成效,显得比较巧妙,主要也就体现在善于以史为鉴,将适当批判与合理继承两者结合起来。
效法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
是暂时共识但不等于共性
东欧国家发生剧变,面临着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究竟向何处去的新难题。于是,1990年应运而生的"华盛顿共识"便对它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所谓"华盛顿共识",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所说,"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
东欧各国剧变之后,开始实行自由选举,政党轮流上台执政,同时根据 "华盛顿共识"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用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的说法,来自美国和西欧的芝加哥学派顾问为它们设计改革道路,指导原则为"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最终目的是从中央计划管理的公有制度,转变成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国营 企业 私有化成为当时各国的主要任务。
事实是,东欧一些国家如波、匈、捷等,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由于实行财政紧缩和私有化政策,几乎无例外地都要遇到诸如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真空"、经济结构失衡、生产滑坡、失业率上升、高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商品短缺、生活水平下降、贫富悬殊加重,以及 教育 、医疗卫生和文化等原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费用被大量挪用的现象。时至今日,仍在继续进行私有化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应对高通胀,但在 金融 危机冲击下多数国家经济增长严重受阻。可以想见,犹如拉丁美洲国家许多领导人醒悟后对《华盛顿共识》持严厉批判态度,东欧国家的有识之士迟早也会看清《华盛顿共识》误导的严重后果。
与之相关,推行休克疗法既不是共识也不是共性。
向市场经济过渡最初在有的国家显示过一定的成效。如波兰和匈牙利,剧变之前已进行过多次较深刻的改革,市场机制的因素较多,市场运作的影响范围较广,实际上为向市场经济过渡作了一定程度的准备,因此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起点较高。捷克的优势则表现在剧变前的社会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同西方的经济联系比较广泛,计划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尚未耗尽,向市场经济过渡困难虽也不少,但条件相对较好。但是,它们要完成向市场经济过渡,休克疗法并非万灵药方。波兰前第一副总理、财政部长科沃德科曾经从私有化角度提出问题,认为只有东德搞的才算是休克疗法,波兰等东欧国家并没有实行。这位被波兰人称为波兰改革的总设计师,在他的著作《从休克到 治疗 》一书中指出,波兰的相对成就并不是休克疗法的成功,恰恰是抛弃休克疗法的成功。从1989年至1992年,波兰曾实行休克疗法,其结果是生产大幅度下降,通货恶性膨胀,此后波兰开始反思并抛弃休克疗法,实行渐进但又综合而坚定的改革,对政府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仔细设计新的 法律 和制度,经济才有了缓慢的回升。
选择民主社会主义是共性但并不一定是共识
20年前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受挫,多数并非在搞了民主社会主义之后,而是濒临崩溃时想从民主社会主义那里寻求挽救的出路。回顾一下历史,二战后在国际共运内,包括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围绕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孰优孰劣的争论几乎没有间断。20世纪70年代出现欧洲共产主义并得到东欧许多国家的支持,也是属于这个原因。苏联东欧国家内部几十年来的党内斗争,其实是围绕苏联模式的分歧引起,各国情况虽有所差异,但都跳不出这个圈子。苏东剧变中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抬头,并不等同于传统的社会民主党以维护和改良资本主义为宗旨,而是以背离和抛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特征。
从一定意义上说,"回归"民主社会主义是东欧一些国家遇到的共性问题,但并没有形成共识。所谓"回归",也就是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传统国情,重新接受人类文明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这项政治成果。在西欧和北欧,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被西方左派政党广泛接受,他们在政治实践中接受和融入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西方主流社会的民主法制以及政府管理和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民主党人的政策主张,被认为是西方长治久安的原因之一。二战前后经历过周折的东欧一些国家,剧变后政党派系林立,政见差异较大。许多党认同民主社会主义奉行的社会公正等价值观,但社会民主党的地位和处境却不尽相同。尽管多党制和议会制在东欧国家的运作基本上比较协调,但一些国家执政党的地位仍然不稳。目前匈牙利、保加利亚社会党人主导的政府地位受到挑战,捷克在野的社会民主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保持着与执政联盟几乎旗鼓相当的实力,斯洛伐克方向--社会民主党与其执政伙伴人民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之间频频发生摩擦。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