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变革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处于积极地全面变化之中,是自泰罗的组织科学管理出现以后最强烈的组织变革。对这股企业组织变革趋势,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分析,认为各方面的环境变化是导致企业组织变革的因素:斯科特?莫顿(Scott.Morton,1991)认为引发企业组织变革的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企业间竞争加剧。这些因素的出现并占据主导地位,使原有的组织结构不再能够适应需要,必须变革组织;斯卡姆?彼得(Schum.peter,1994)认为市场范围的扩大、新供应商、新客户、新竞争者的介入、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形成日益骚动的环境,迫使企业变革组织结构,所以这种影响又称为"创造性的破坏"。
纵观90年代以来的企业环境变化,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最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信息革命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而是激进的组织变革的内在原因。大多数有关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关系的描述可以归结为信息加工和传递成本(以下简称信息成本)对组织结构、行为变革的影响。
一、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理论的评介
1、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信息的市场假设下,利用市场分配资源是最有效率的,获知有关卖方、买方、定价、合作行为的信息不需要时间和成本,信息成本为零。但是,从现实的市场状况来看,新古典理论的完全信息的假设难以成立。所有的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完全的现象,要获得市场信息,必须支付一定的信息成本。
2、70年代以来兴起的交易费用经济学认同新古典经济理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认为:
(1)产生信息成本的大部分因素是信息压缩。信息压缩是指交易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一方掌握了与交易有关的更多的信息,而另一方要想获得此信息要花费一定的代价,因此,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
(2)当信息分布比较对称,交流免费或不昂贵时,即信息成本近似等于零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是最优选择。在这种市场中,信息极端分散在各企业中,以至于不需要花费信息成本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完全分配;当信息成本高昂时,在组织内部进行交易,可以比市场分配资源更有效率。这是因为:第一由于内部组织的激励机制倾向于合作,削弱了机会主义倾向,因此,也削弱了利用信息压缩来谋取自身利益的动机;第二内部组织中的监督和控制上的优势也有利于消除信息压缩的条件;第三内部组织在评估成员的绩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能够识别出有经验和能力的成员,而且能够消除内部成员"搭便车"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信息成本高时选择等级组织的形式,信息成本低时选择市场形式。
(3)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成本上。从传统观点上看,经济学家往往把"技术"定义为产品产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而现在一种全新的观点是从信息成本的角度来认识,将"技术"定义为每单位信息成本的变化。
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使信息在市场中的分布更加对称和均匀,由此降低了信息成本,使具有较少等级的企业组织更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分散化的组织的发展,这种组织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
(4)分散化组织形式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的原因在于:分散化组织可以将有限的、固定的信息交流渠道替换成众多的、弹性的信息交流渠道,这些交流渠道可以分为纵向交流渠道和横向交流渠道,交流渠道的扩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使组织内成员更对称地掌握信息,降低了信息成本。
同时,从等级组织向更分散化的组织形式的转变将满足雇员个人自治和个人负责的需要,提高雇员的能动性,增加组织事业的凝聚力。从根本上讲,市场可以看作是最分散化的组织形式。
3、成本效率的结构安排是由单位或个人在信息革命的驱使下创造的:
该观点认为近些年来大多数企业进行了组织变革,建立起了适应信息革命要求的全新的组织结构安排,这种安排适合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信息成本较小,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以上有关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的论述代表了国外对组织结构创新趋势的研究成果,它揭示出企业组织结构向非等级化组织转变的趋势,可以作为我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变革的参考。
二、组织结构创新的趋势
1、无边界趋势
新技术在组织变革中的影响形成了无边界的趋势。无边界原理实质是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界定依然存在,但部门间的边界模糊化,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得以提高,已经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门的功能。无边界的目的在于使各种边界更易于扩散和渗透,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更有利于信息在各部门的传递和对称分布,利于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开展和完成。目前,已有一些企业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比如,名列最有发展前途的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利用无边界化创新自己的组织,将戴尔计算机作为核心,把注意力放在供货方式和市场开拓上,从外部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与之共享数据库、技术、信息和资源,节约了信息成本,形成了快捷的供应和维修特性。
团队的具体模式可以有新事业开拓组、混合小组和生物组织等。新事业开拓组是由不同专业、部门的有志于革新的人员组合成的一个特定项目的设计开发组织,常用于拓展新地区、新领域的新业务;混合小组是由不同思想、不同专业的员工组合起来在沟通、协调、决策和落实成员责任等方面获得优势;生物组织按产品、市场或区域划分为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单位--事业部,各事业部以真正下放的处置权指挥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近似于生物体一样独立存在、发展和生长。
2、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也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使信息成本接近于零,同时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网络组织突破了传统组织的纵向等级和横向分工,将组织的成员以网络的形式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使大型组织保留小型组织的一些优势:比如对客户和环境变化的弹性和全面负责,信息、专门知识等资源以及合作性的工作、责任、奖励等在全组织范围内的分配。网络组织的最大特性就是松散和动态的连接、以任务为中心。
目前,已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探索网络组织的具体实施形式。比如,清华紫光集团通过探索建立网络组织,促进了信息流通,具体做法是: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公司总部负责对企业统一宣传、支持和指导,总部下面一般采用事业部,技术相对成熟的则采用于公司制,以解决技术人员的持股问题,在子公司中又有控股子公司和非控股子公司之分,同时还与其他地区或产业合作,形成产业性子公司;组织结构扁平化具体体现在财务和决策两方面:总部负责在年初时与各部门制定任务要求,分公司自主进行日常管理和项目运作,年底上缴利润,面向战略的决策由集团总部作出,面向市场的具体决策由分公司自主作出。在运行方式上,充分发挥外包企业、虚拟企业的作用,进行虚拟运作,有利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
3、类似市场的组织形式
如前所述,低信息成本倾向于选择市场形式,因此,许多企业内部的行动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形式。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将一个企业分割成若干个小的单位,它们之间只有临时的、契约化的关系。假如某单位需要某个产品或服务,组织内就有几个单位能够提供此产品或服务,每个单位基于其技能、交易记录、产品或服务获得的难易、竞争动态提出自己的竞价,供购买单位选择。
与无边界化趋势和网络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两种组织形式在变革后仍旧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它与外界保持着清晰界限;而市场化的形式模糊了组织和外部的界限,难以分清是组织形式还是市场形式。
三、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变革理论对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启示
1、组织变革思想超前介入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业,我国将不断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探索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管理制度,特别是目前较少研究的组织结构的创新。
作为一种非常具有新意的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思想,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理论为我们指出了信息成本要素对组织变革的重大影响,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该理论完全是超国界、超制度的,可以适用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建立高效运转的企业组织结构大有裨益。
1、对我国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的突破
我国企业大部分还是按传统的组织结构运作的,内部的层次和职位等级分明而严密,各种职能和规则分割清晰,导致组织运作的低效率、信息成本的高昂,长此以往就制约了企业的活力。西方企业信息成本与组织变革理论的提出,也是基于企业求生的欲望,与我国企业的要求同出一辙。因此,借用此理论,有助于我国变革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低信息成本的组织结构。
2、在具体模式上的创新可以更大
本文列举了几种有新意的组织结构,我国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探索出新的其他模式,关键是要降低信息成本,以上这些组织结构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创新的思想和意识。
作者:吴京芳 来源:《经济观察》2000年第六期国家重点企业:中国企业的希望--来自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报告
2001-08-09
国家重点企业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根据动态管理的原则选定的520户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这批企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主体,非国有优强企业和部分商贸企业为辅,分布在26个行业和除青海、西藏外的29个省区市。
来自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家重点企业数量仅为全部工业的0.3%,但其资产总额却要占全部工业的近六成,销售收入占四成多,利润占五成多。国家重点企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主导地位逐渐确立,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特别是大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着中国企业发展的希望。
增长保持良好势头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价)18452.8亿元,增长16.4%,增速比1999年提高3.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4213.9亿元,增长17.3%,增速比1999年提高4.8个百分点。在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产销衔接水平,产销率99.6%,比1999年提高0.4个百分点。
铁路、电子、医药、航天、航空、纺织、轻工行业的重点企业生产增速高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石油与化工、电信、交通、纺织、航天、航空、内贸、电子、轻工行业的重点企业销售收入高速增长,增速都在19%以上。
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742.1亿元,增长35.6%,增速比1999年提高28.4个百分点。出口主要集中于电子、石油与化工、冶金、机械、纺织和船舶行业的重点企业,这6个行业重点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合计1446亿元,占重点企业出口交货总值的83%,比重比1999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出口大户明显增加。出口交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202户,比1999年增加35户。实现的出口交货值合计1690.2亿元,占重点企业出口总额的97%,比重比1999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名列出口前五位。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658.3亿元,增长39.7%,增速比1999年提高25.6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2298.8亿元,增长70.7%;税金总额2359.5亿元,增长18.7%,增速比1999年分别提高46.2个和9.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14.6%,比1999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少数行业的企业效益优势明显。在重点企业所涉及的26个行业中,全年实现净盈利的22个。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与化工、电信、电力、冶金、电子、机械(含汽车)、烟草、轻工这8个行业的重点企业中,利润总额合计2153.7亿元,占全部重点企业利润总额的93.7%。
石油与化工、冶金、纺织、交通行业重点企业由于市场明显好转,产品价格上涨,利润总额比1999年增长1倍以上。电信行业重点企业由于业务发展迅速,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利润总额增长52%。传统盈利大户电力行业重点企业盈利水平持续提高,利润总额增长27.6%。电子行业重点企业在通信器材类生产企业带动下,盈利持续增长,利润总额增长15.4%。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家电类产品价格下降,家电企业盈利明显减少。在汽车盈利大户的拉动下,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利润也保持了较快增长。烟草、轻工行业重点企业利润下降。
2000年,重点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7.4,比1999年提高19.2,比全国工业高出9.6。从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指标看,绝大多数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总资产贡献率8%、提高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1%、下降1.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2次、提高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4%、提高2.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6万元/人、提高30.2%,产品销售率99.6%、提高0.4个百分点。
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看,少数企业效益优势比较突出。在516户企业中,综合指数在150以上的企业有150户,比1999年多11户企业,占重点企业中工业企业数的31.8%。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轻工、石油与化工、机械(含汽车)、医药、烟草、纺织、冶金等13个行业。
大户增盈减亏明显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中盈利企业455户,占88.2%,盈利额合计2388.7亿元,增长70%。其中盈利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177户,占34.3%,比1999年增加12户;盈利额合计2278.1亿元,占盈利总额的95.4%,比1999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前10位盈利大户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润总额合计1649.9亿元,占重点企业利润总额的71.8%,比重比1999年提高13.5个百分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连续两年居盈利大户首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利润增长较快,已跻身于前10名。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中有60户亏损企业,占11.6%。亏损企业主要分布在核工业、兵器、船舶、航空、煤炭和内贸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89.9亿元,比1999年下降10.5%。
亏损额主要集中在兵器、煤炭、交通、轻工、机械行业的重点企业,亏损额合计64.3亿元,占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1.5%。亏损大户的减亏效果非常明显,24户亏损超过1亿元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合计71.9亿元,比1999年下降18.9%。
大型企业优势凸现
少数大企业集团的收入、利润、资产在重点企业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销售规模分列前3位,实现销售收入合计10765.1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31.5%,实现利润总额占40%,资产总额占33.7%。
前10位企业销售收入合计16952.4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49.5%,与1999年持平,比1998年提高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合计1490.1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64.8%,比前两年分别提高13.4个和16.8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合计37558.9亿元,占重点企业的比重为52.1%,比前两年分别提高3.1个和4.2个百分点。
前100位企业销售收入合计27950.8亿元,占重点企业销售总额的81.7%,比前两年分别提高0.9和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合计2030.2亿元,占重点企业的88.3%,比前两年分别提高11.3个和17.4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合计58159.7亿元,占重点企业的80.6%,比前两年分别提高0.7个和2个百分点。
2000年,重点企业的发展很不均衡。从销售收入排序看,有111户企业位次上升20位以上,占21.5%;有3户企业位次上升50位以上。同时有些企业由于机制不活、技术进步慢和适应市场能力低等原因,发展缓慢,名次比1999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2000年,重点企业的整体实力继续提高,重点企业绝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41.6%;实现利润总额占53.9%,比1999年提高3.7个百分点;拥有的资产总额占58.2%,比1999年提高3.3个百分点;净资产总额占67.4%,比1999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重点企业都是本行业的排头兵,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和龙头,是效益大户。2000年,冶金、石油与化工、烟草、电力行业重点企业的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都在60%以上。
在地区经济发展中,重点企业同样起着"火车头"作用。如上海30户重点企业2000年仅占该市工业企业数量的0.37%,但销售收入、利润、资产总额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3.4%、31.8%和56.6%。
国家重点企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外部需求增加;扩大内需、总量调控、淘汰落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国内市场环境改善;国家支持国企改革与脱困的"兼并破产"、"债转股"、"技改贴息贷款"政策也对重点企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企业自身看,加快改革步伐、转变经营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和改善内部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