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中国外贸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利用国际贸易的要素比较优势 理论 对贸易技术壁垒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技术标准;环保条件;贸易优势;劳工条件
一、 研究 背景
2002年以来,对外进出口在 中国 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对外贸易帮助中国充分实现了比较优势,大大提高了中国 经济增长的效率,外贸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西方大国为阻止中国外贸 发展 ,频频使用环保条件、劳工条件等手段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打击,中国出口贸易优势产业发展受阻。国内由于受到 社会 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 教育 改革等 问题 影响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缓慢,物价整体水平下降,国内通货紧缩,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前景堪忧。
二、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技术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 环境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实行的专门限制措施。它依据有关环保标准和规定,要求进口商品不但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从设计、制造、包装到消费处置等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不得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到 目前 为止,它已逐步渗透到从产品初始原料准备到生产流程、包装销售、消费者使用及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有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绿色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提法上的巧妙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和手段上的隐蔽性迅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
(二)劳工条件贸易壁垒
国际劳工标准,实际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经济意义,一个是道德意义。前者是指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劳工和工资标准危害到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者是指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劳工和工资标准侵犯了人权。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解释,劳工标准是指所谓的"核心劳工标准"或称"工人的基本权利"。这一概念是在1995年召开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首先被提出来的。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基本劳工权利宣言》将其确定为四个方面的权利,即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但发达国家的劳工标准还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每周最多工作时间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要求等。
三、西方国家使用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 分析
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存在和贸易利益的主要理论,因此,我们首先对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发展、变化情况加以研究,并找出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各个国家由于要素禀赋状况的差异而产生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国际贸易发展中要素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和发展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就暗示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例如他把绝对优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优势,包括气候、土地、矿产和其它相对固定状态的优势。另一类是获得性优势,包括 工业 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条件,如资金、技术等。在不同的 历史 时期,国际贸易的优势要素 内容 是变化的。
当代,随着物质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从狭小状态到规模经济的变化,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要素种类不断增加。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国际比较优势主要建立在劳动、土地资源相对丰裕的基础之上。随着产业革命和 现代 生产力的进步,不仅资本、技术等新的生产要素出现,而且劳动、土地等原有的生产要素在质与量上也有了根本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和 科技 又有了新的发展,组织、制度等成为生产非常重要的要素。目前,国际比较优势的要素范围和种类更进一步得到了扩展和细分,信息、知识、 金融 、创新能力、核心技术以及国际销售渠道、国际经营管理和全球 企业 网络 等等也成为生产上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随着不同要素在生产中地位与作用的变化,要素被人们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传统要素与新型要素之分,低位要素与高位要素之分,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之分等。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分析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因素之生产要素状况时,就认为要素是分等级的。他把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以及一般要素和特殊要素。"基本要素"是自然赋予的,例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人口等,它们不需要人力发展或仅需相对很少的投资。"高级要素"如尖端设备、高级人才、管理经验等,通常需要大量并持续的投资才能创造出来。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各种要素的拥有量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通常,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裕的劳动力等传统的要素,而发达国家拥有着雄厚的资本、技术,并在极大程度上垄断了知识、技术、专利、信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这些相对重要的要素。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的发明占世界发明总数的99%、专利申请数占世界总数的94%,而且在发展中国家所申请的专利中 84%来自发达国家。在知识要素方面,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例如1985 - 1995年统计中按百分比算美国为2.5、日本为2.9、英国为2.2 、法国和德国均为2.4,而发展中国家中除韩国为2.8,新加坡为1.1外,其余均低于1。这种资源要素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的不稳定、贸易条件恶化已做出了种种解释。有的从产品的收入弹性方面着手,有的从国际市场的供需求方面着手,还有的从技术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等等。这些解释都与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有关。而初级产品的生产无非是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等要素来进行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