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十一五”经济增长十大矛盾
经济 增长与总量过剩的矛盾
当前,我国经济 发展 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困境":一方面,我们必须保持经济较快增长,这是现阶段解决 中国 所有 问题 的关键;另一方面,经济越是快速增长,总供给能力越增强,总量过剩趋势越明显,由总量过剩累积的问题越突出。我们现在的过剩是全面过剩、总量过剩,是一种长期持续的现象。今年以来,虽然经过宏观调控的有效调整,但总量过剩趋势却有增无减,据商务部最新调查 分析 报告显示,下半年全国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商品的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供过于求商品增加11种,所占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是总量过剩问题,由此将导致的通货紧缩将是未来几年我国面对的主要问题。
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
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整体升级呈多样性变化。但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结构问题仍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加速,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转移过时技术和产业,进行产业、技术的整体置换,实现了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我国还在不断重复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比比皆是。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由于我们过多承接了发达国家产业和技术转移,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复制落后。同时,很多产业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也牺牲了自主品牌和失去自主创新能力。
"高成长"与"高成本"的矛盾
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递减,约束条件增加,发展的总成本进一步推升。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矛盾。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低工资优势已经开始转化。虽然 目前 中国劳动力成本在国际比较中仍比较低,如在美国每小时工资约16美元,在墨西哥约4美元,中国约0.50美元。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东盟一些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提高,其中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比我们更具竞争力。如果联系到生产率来看,情况就更加不同。以1998年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是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这两个数字是29.9和1.2;韩国分别是12.9和0.8,劳动力成本反而比中国还低20%。所以,当人均GDP越过1000美元以后,随着收入和福利因素的增加,在比较优势递减的同时,经济增长的成本也在上升,其中占较大比重的是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在我国GDP构成中,劳动报酬约占到一半,2003年这一比重为49.6%。2003年在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导致 企业 缺工的直接原因就是工资低、待遇差。
扩大内需与增加外需的矛盾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的立足点,我们必须走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道路。当前,内需不足仍是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不足。统计表明,2002年至2005年一季度,每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实际增速分别是11.4%、8.4%、7.9%和7.2%,消费性支出增幅持续下降。数据分析进一步显示以下几点:
二是城乡居民消费增长速度长期落后于GDP增速。按人均居民消费不变价格 计算 ,1990~2003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8.2%,同期城镇居民消费年均增长6.6%, 农村 居民消费年均增长5.6%,分别比人均GDP增长低1.6个和2.6个百分点。
四是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持续大幅度下降,从2000年的73%下降到2001年的48%、2002年的40%、2003年的38%和2004年的37%。所以,进一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任务。
二是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2003年世界外贸依存度(全球进出口总额与经济总量的比率)为45%。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由2003年的60%上升到2004年的70%,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左右。有专家预测,在今后5~1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仍会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如果不考虑外汇变化因素,到2010年将会达到80%以上。我国有些地区还远远超出这个比率,如苏州市近年来经济增长70%以上来自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2002年全市外资依存度高达144.8%。
四是外需增长的结果起到了拉动别国市场的作用。日本承认"对华贸易支撑着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恢复,这个形势越来越明显"。韩国对华出口2003年遽增47.8%,占其总出口额的18.1%,中国还占据韩国贸易收支顺差的88.1%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