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失效探析
一、我国 经济 适用房政策失效 分析 的意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活动的产物、政府体制的函数,代写论文是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作为一种对全 社会 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方式,任何社会的经济繁荣、 政治 发展 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一定的合理的公共政策的指导和调控。能否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以及能不能有效地推进和贯彻这些政策,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能力大小强弱的一个主要标准。不过,政策运行并不总是成功的。相反,几乎在政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政策失效。一旦政策失效,将使作为政府管理活动产出的公共政策未能释放其应有能量,无法解决相关政策 问题 ,实现其保持社会稳定、控制社会秩序、满足社会需要、增进社会福利、引导社会变迁、促进社会发展的政策目标,政策过程中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将成为沉淀成本,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浪费。更严重的是,政策失效还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对政府的政绩产生不良 影响 ,进而导致政府权威的流失,危及政府的合法性和政权的巩固,极端者将导致政府的垮台。
自我国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以来,虽然它在扩大居民住房消费、完善住房供应结构、平抑住房价格、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凸现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为人们诟病。这些弊端使经济适用房的社会保障性没有充分发挥并引起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以致不少人提议取消经济适用房政策。2007年8PJ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该文件第一次将廉租住房明确为住房保障方式的首选,经济适用房则退居第二位。党的十七大报告还第一次提及廉租住房,标志着"廉租住房成为住房保障方式的首选,经济适用房退居第二位"这一政策的转向在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权威的确认。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失败进行分析,在 理论 上可以为未来的经济适用房政策高效运行提供 方法 论指导,为廉租住房政策执行提供借鉴,在实践上不仅有助于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还有助于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目标,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非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失效的表坝
1.决策火效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向城镇最低收入居民家庭提供的基本住房,属于完全的政府保障性质。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廉租住房的供应对象是住房困难的最低收入家庭,即收入与住房"双困"家庭,具体说就是在民政部门领取"低保"群体中的住房困难户。这造成了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一个既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又不能成廉租住房对象的群体,也就是"夹心层",⋯致使经济适用房政策虽然有效但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2.政策表面化脱象比比皆是 目前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远远小于社会需求量。代写毕业论文从2001年开始,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供给持续减少,从投资建设的面积来看,每年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面积占住宅新开工面积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面积占当年住宅新开工面积比重达到最高值,为21.77%。从2001年开始,这一比重开始出现下降。到了2005年,该比重仅为6.37%。再从投资额的规模来看,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房景气指数"表明: 2006年1月到11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416亿元,完成商品住宅投资1 1550亿元,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526亿元。即2006年1月到11月,经济适用住房投资规模占住宅投资比重为4.55%,如果以月平均值换算,2006年的经济适用住房投
资规模占住宅投资比重也不过是4.97%。对绝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来说,经济适用房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3.政策扩大话化现象明显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使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超越了既定的要求。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和居住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户型面积和各种户型的比例,并严格进行管理。"但事实上一些经济适用房的面积大、价格高,经济适用房的"不经济"弱化了经济适用房的社会保障作用。此外,许多高收入者,甚至投资或投机购房者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
4.政策替换现象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政策过程中表面上与原政策一致,事实上背离原政策精神的 内容 。例如,有的城市没有把经济适用房政策作为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特有政策,而是作为一般的优惠政策(如教师和退伍军人)、奖励政策(如高级知识分子)或鼓励政策(如鼓励建房或购房)加以实施。有的城市把经济适用房建在 交通 不便的偏远地方,使经济适用房并不"经济"。还有的经济适用房质量低劣,不仅无法对中低收入家庭起到保障作用,还可能危及其安全。
5.经济适用房政策监控缺位有的城市甚至没有具体的对购房者资格审查的程序,实际上是放开供应。一些开发商在建设经济适用房过程中通过种种手段谋取了远远超过3%的暴利,极大削弱了经济适用房的社会保障作用。
三、雏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失效的原因
1.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的有效与否,首先是和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的。另外,政策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的多少,也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经济适用房政策不仅是一项创造性较强的改革政策,而且是一项全面性而非局部性的政策,政策目标宏大,它在执行中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大,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众多。以上原因加上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决策者掌握信息的有限性导致了政策目标不合理和决策失效。
2.政策本身的因素一是政策的具体明确性。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一项政策要能够顺利执行,从操作上和技术上来说,它必须具体明确。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是在社会发展领域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低收入家庭,但中低收入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由各地政府制定标准。这导致政策扩大化现象的发生。二是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无论政策制定得多么具体明确,如果负责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员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那么,执行的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一般来说,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财政问题一直是我国政策执行中遇到的一项常见问题,经济适用房政策也不例外。经济适用房最大的优惠在于免收土地出让金和减免行政性事业收费。按照 法律 规定,这两项收入归地方政府所有。在中央政府没有为经济适用房提供补贴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愿意把土地用于建造经济适用房便在所难免,从而导致经济适用房政策表面化现象出现。信息资源是政策执行活动的必要条件。政策方案要保证政策执行者有畅通的信息渠道和足够的信息来源,否则,执行者就无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也无法对政策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目前我国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机制,居民的隐形收入无法统计,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的审批机制不健全,导致经济适用房政策监控缺位现象的发生。权威是政策执行的根本保证,是政策有效执行的又一项特殊而重要的资源。没有权威就不可能形成人们这种共同的、相互协作的活动,在各行其是的境况下是无法实现政策目标的。当前,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扩大化现象明显和替换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权威性不够所致。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