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认知偏差视角下的企业X低效率分析
美国 经济 家哈维.莱宾斯坦(H.LEibenstein)于1966年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配置效率与'X效率'》的论文,文中把并非由资源配置失调而引起的低效率称之为X低效率,之所以把它称为X效率是因为他当时并不知道这种并非由资源配置引起的效率损失的真正来源。后来他 研究 发现,它是一种与人的本能动机或 企业 结构有关的低效率。由于企业X低效率的普遍存在,这一 问题 立即引起了企业 理论 研究和企业实践的极大关注,于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X低效率的源泉问题进行了探寻。本文将从认知偏差这一崭新的视角来 分析 企业X低效率的源泉问题。
认知偏差包括启发式偏差和框定偏差,下面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论述启发式偏差。由于我们更多的决策特别是较复杂的决策,运用启发法所得出的推理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但更多情形是有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当错误的结论以心理偏差形式表现出来时,我们称之为启发式偏差,这种偏差使得任何智力正常、教养良好的人都一贯地做着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使得企业X低效率被恶化。
Kahneman,Slavic和Tversky(1982)认为,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并以其来推断他们间的相互关系。认知心 理学 家把这种推断过程称之为代表性启发法。人们运用代表性启发判断问题时存在这样的认知倾向:喜欢把事物分为典型的几个类别,然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估计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的可能性的证据。在处理简单决策时,这种推断上的捷径是有效的。但在进行较为复杂的决策时,这种推断有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认知偏差,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
认知偏差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框定偏差。"框定"是指被用来描述决策问题的事物的形式,不同框定会导致不同决策结果而不管问题的本质如何,这就是所谓的"框定依赖"。由框定依赖导致认知与判断的偏差即为"框定偏差"。Kahneman和Tversky[1981]的亚洲病问题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实验,说明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不同框定)对决策的 影响 。他们发现,这种对于理性认识的背离,是经常出现的。
在判断和决策领域中,框定依赖引起的框定偏差除了我们经常谈到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外,还有如下的稀释效应:
当我们反复思考如何做出一个困难的决策时,一般都会辩解说:"如果我能掌握更多的信息,那么……"。Arenson(2001)认为,虽然拥有更多的信息有时候确会有所帮助,但同时它也会通过"稀释效应"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即中性和非相关信息容易减弱判断或印象。稀释效应的存在,要求我们能清楚地把握那些信息对我们的决策是可靠且有价值的,那些信息是不可靠或可靠但无价值的。而在现实决策中,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事物的复杂多变性,这一要求无法达到。既然如此,稀释效应的存在就会引起我们决策的偏差,损害企业运行效率,恶化企业X低效率问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