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金融论文:积极实行绿色金融策略
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现了年均9.8%的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也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同时还消耗了世界45%的钢铁和44%的水泥。这种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党中央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思路,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十二五"规划对绿色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六大任务,指明了通过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方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方面,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另一方面,金融业也要主动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积极实施绿色金融战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绿色发展的必然性与紧迫性绿色发展是科学发展的要求。绿色发展提倡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统筹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发展要素,兼顾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代与后代等各种利益关系,契合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改变当前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推动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利用、低碳排放等方向发展,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优良的环境作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绿色发展也成为满足人民群众迫切愿望,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绿色发展要求转变现有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过重的增长模式,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施绿色发展,不仅有助于减缓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可以通过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再造发展新优势;更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绿色发展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
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金融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和方式,对各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引领、支撑与促进作用。绿色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专家预测,要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环保发展目标,我国至少年均需要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资5000亿元~1万亿元。如何筹集和管理这些巨额资金,确保其有效地投向促进绿色发展的领域并产生应有的效益,需要充分发挥现代金融高效的资源配置功能。金融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内容是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转变的新要求,这一方面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地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以有限的政府资金投入撬动巨额的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战略产业、低碳产业领域和民生领域。金融是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金融手段则是促使这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功效的重要渠道。总量控制、行业限贷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金融手段可更有效地遏制资金流向高污染、高能耗和落后产能等给环境社会带来隐患的行业和企业;而金融激励政策则有利于引导资金加速进入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当前,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对绿色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业需要全面领会,主动布局,及早实施绿色金融战略。实施绿色金融战略,促进绿色发展将实施绿色金融作为国家战略和政策。我国的绿色金融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其自身发展,还是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均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障碍。
当前,国家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等战略目标中的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和部门一方面应在政策制定和工作安排中主动运用财税、金融等经济管理手段,强化绿色金融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资金撬动和落实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应强化自身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完善法制与监督机制,坚持把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作为推进绿色金融的基本保障;综合运用有效的激励、约束手段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承担相关社会责任和建立绿色金融文化。以绿色为导向制定信贷政策。信贷仍是当前社会融资的主渠道,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金融监管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到信贷在绿色金融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布绿色信贷相关指引性文件,建立绿色信贷目录和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引入项目环保分类和环境社会风险评级规范等措施,为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指明方向,帮助其尽快掌握绿色信贷的核心能力并建立实施有效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应从战略层面认识推进绿色金融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引入绿色理念,将绿色金融作为银行长期发展战略,全面指导自身经营活动。一方面,坚持以绿色为导向,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规定,结合本机构的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特点,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和制度。另一方面,加强绿色信贷业务各个流程和环节的管理,严格考核制度,推动绿色信贷政策和制度的落实,提高绿色信贷的执行力。
以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配置。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切实到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我国现行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尚不完备,严重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功效的发挥。当前的绿色金融政策以限制性和约束性的政策居多,鼓励性、补贴性的优惠政策严重不足且落实不到位,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成本过高,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足,不利于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约和详细、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不同机构和不同区域在执行限制性和约束性绿色金融政策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挫伤了部分严格执行政策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大大削弱了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政府可考虑针对绿色金融业务出台更多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信用担保,允许金融机构适当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容忍度、降低资本金占用、税前计提拨备、坏账自主核销等。政府还可以考虑改革现有的节能减排财政补贴政策,将直接发放给企业的节能奖励变为信贷贴息,以市场手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公平性和普适性。金融监管当局则应联合有关主管部门,强化现有的限制性和约束性政策的执行力度,统一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以自觉的社会责任机制形成绿色金融文化。金融机构应深刻认识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缓解环境资源约束以及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将实施绿色金融与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防范环境社会风险及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金融的绿色金融文化和长效机制,实现股东价值与公益目标的双赢。以完善的法制与监督机制创造绿色金融的社会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顺利开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基础,到位的环保审核是推进绿色金融的有力保障,切实有效的监督和信息公开机制是促进绿色金融的强大动力。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了环境污染者应承担的责任,并可以准确区分环境违法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的情况下,配以强化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企业才会有充足的动力去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金融机构才能够自发地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和推行绿色金融。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不仅需要通过强化立法和环境责任追究机制来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建立良好的基础,还需加强与金融机构间的协作,通过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企业节能环保信息,开展节能环保认证等工作,提高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率。金融监管当局也应尽快建立相关监督机制,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将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金融的情况和效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督促金融机构承担并履行社会、环境责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