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伴随着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的落实,小学数学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慢慢浮现出来。突出的是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行灌输式的数学教育方式。甚至有很多的一线老师对这种状况带来的危害认识不清楚,或者是存在偏差。那么,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独立自主思考水平的重要性如何?还有,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小学生形成在数学方面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对其自身的作用
独立思考的能力指的是小学生在不依靠任何外来协助及引导的状况下,根据自己学会的数学知识,独立地探索及思考问题,最后解决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是特别有必要的。
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的能力,按照我国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小学数学教育一定要实现下面几个目标才能说是成功的:首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使学生全方位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其次,使学生学会数学理论及数学解答难题方法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及逻辑分析的能力;最后就是增加学生对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知识后的喜悦感,把独立思考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力。
二、有关形成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独立自主思考习惯的一些方法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要从小学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应该尽力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题的民主式的数学教学环境
先前的教育方式(灌输式教育、接受式教育等)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程及发展。主要是因为,这种陈旧的教育方式使教学的环境很呆板、缺少活力,全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想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一定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民主、活跃的数学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2+2+2+2=8"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老师来讲,则很难达到效果,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自由发言,并鼓励学生使用所有可以想到的方法来计算。当学生想到3~4个方法之后,老师接下来开始评价,并且宣布答案。
2.创造活跃的校园课外数学学习环境
校园课外数学学习环境应该是以校园为场所,以学生和老师作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智商为目标,以丰富多样的数学知识为主要的课题,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化学习方式。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课外数学学习讨论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选一到两个联系人,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所讨论的数学问题应该由小组内的人一起研究,老师定期、不定期地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展开检查、指导。
3.选择新的、有趣的、切合实际的数学教学课题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84%觉得现在的数学学习内容很无趣,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其实,数学的知识和真实的生活是紧密相融合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老师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进行教学,选取一些新的、有趣的材料,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按照各个数的特点,充分地借助学生自身的数字,如,手指;在学习100之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借助算盘、火柴以及其他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总而言之,本文中作者根据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状况,从重要性、现在出现的状况以及解决的方法上,对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当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这里面免不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同行及有见识的学者给予指教。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