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信息技术对现代课堂的教学形式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多媒体教学能够扩充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质量。小学生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利用思维来理解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通常都是不易操作和理解的概念和活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然而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将重难点形象地展示出来。多媒体能够将重难点形象化,生动形象地向小学生进行展示,使小学生更容易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多媒体通过具体的形象以及声与色、动与静的结合,能够刺激小学生的感官,加深对重难点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一些小学生虽然在学前已经接触到了加法运算,甚至一些小学生在学前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算式中的名称以及加法的意义却仍然难以理解。为了让小学生对加法建立初步的认识。以"1+2=3"这个简单算式为例,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画场面,画面呈现三个鱼缸,其中第一个鱼缸有两条鱼,第二个鱼缸有一条鱼,最后一个鱼缸是空的,前两个鱼缸下面出现数字2和数字1。三条鱼都在鱼缸中不停游动,还可以适当加入音频效果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教师此时要引导小学生数清楚每个鱼缸里有几条鱼,当小学生对三个鱼缸集中精神进行观察时,运用动画效果将前两个鱼缸的鱼都倒入第三个鱼缸中,并让学生数清现在第三条鱼缸中有多少鱼,此时在第三个鱼缸下面出现数字3。这时通过屏幕将"1+2=3"这个算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画面对加法中的合并概念进行理解。
二、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其注意力时间短,在数学课堂中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也为小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心理基础。信息技术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着良好的作用,可以通过图像和动画效果,缩小、放大、慢镜头、重复等各种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符合小学生兴趣特点的、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符合的教学内容,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来吸引小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和兴趣。
三、信息技术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在数学课堂中给小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帮助小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于数学知识的展示,而无法给小学生足够的想象和推导空间,信息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公式"一课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圆,再用不同颜色对圆进行分割,将分割的部分拼成长方形。学生对如何才能拼成与圆面积最相似的长方形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已经开始对圆的面积计算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导出公式。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非常广泛,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