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与对策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的责任;既受学校、班级、学风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但从教师自身和教学角度加以探析,其主要原因有:
1.教师在教学中实行"一律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面对几十个智力不等、知识基础不等、个性不一的学生。由于在教学中,采用了统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发出同一个指令,这样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消化不了",这种"一律化"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会使学困生孕育而生。
2.教师的教学进度过快。有的教师在讲课中"开快车",压缩授课时间,提前结束课程。以便统一复习指导,挖掘资料,进行测试,所谓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其应变能力。其结果至使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个别学生由于对新课的基础没有搞好,过耳不留,在深化复习中失去了根基,丧失了学习信心,这样会很自然地成为学困生。
3.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变向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好静心"听"或者是简单地问答,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发挥,学习动机受不到激发,始终处于应付状态。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思考问题中的缺陷不易被教师发现。这就造成部分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知识难以融会贯通。
4.作业量过大。在教学中,作业安排越来越多,作业量逐渐加大,课后练习、家庭作业、累积如山,使得学生头晕目眩,盲目应付,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课产生畏惧,苦恼厌倦的心理,丧失了学习信心。时间长了,便沦为学困生。
二、转变学困生策略
1.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地完善自我,用爱岗敬业的精神去熏陶学生,鼓励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地运用数学理论。
2.在教学过程中,变"一律化"为"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及个性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帮助他们理解、归纳基础知识,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加适当的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在教学进度上变急于求成为合理安排。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留得住、记得牢,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和解题技能的培养。
4.在教学方法上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实际目标管理,优化课堂程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精讲巧练,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5.在作业的安排上,变盲目的多练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巧练,力求及时批改辅导,同时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评。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多投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提问,从而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偏差。
6.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巧妙安排课,并且把课堂所教的内容带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检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要合理运用转化策略,充分调动"学困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给他们创造机会,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