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
一、和谐平等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和课堂。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学情境尤为重要。教师不光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伙伴和队友。例如,在《长度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们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分成小组,互相量身高,并且记录下来,然后比较一下谁最高,高多少。这样做既能带动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又使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入课文的内容,讲解并且练习。
二、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知识的获得,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学过程中需要一些特定环境作为教学的载体,诱导学生感知、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们喜欢的一些活动,比如猜谜语、音乐、游戏等,或是通过一些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形成悬念,令学生积极进入到学习中去。先人有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知识的获得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因此,合理正确的问题情境的设计很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例如,在讲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星期天,王源、张牧言和魏博三名同学带着同样多的钱到不同的商店买一种质量、形状完全一样的迷你赛车,王源花了这笔钱的32%,张牧言花了这笔钱的,魏博花了这笔钱的0.35倍,他们谁花的钱最多,谁花的钱最少?"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设定,学生开始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学过的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相关知识来进行比较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实现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
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操作,有利于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角,多利用一些教学用具,比如小图、小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通过实践操作获得的经验和感受来探索知识,激发创新欲望,从而获得知识,这样就实现了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教材中对于概念、性质、公式、法则通常都是给一种操作方法,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在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思考并且解决问题。最后小组讨论,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实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当前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当然,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正是社会需要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小学时期正是创新意识形成的最佳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传授者的作用,多给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和建议,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