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 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 例、良10 例、可3 例,优良率达90%。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钛板;内固定
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本组所有病例均行正、侧、斜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和MRI检查,19 例行CT检查。全部病例颈椎生理前凸均减小或消失,3 例呈现反屈。21 例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18 例椎间盘明显变性突出,节段性压迫脊髓,呈串珠样改变,7 例后纵韧带骨化。9 例钩椎关节增生显著,椎间隙变窄,椎管相对狭窄,4 例合并有颈椎不稳。
1.4 术后处理 术后24~48 h拔除切口引流管,3~6 d下地活动,佩戴颈围或支架2~3个月,每月复查1次。
手术时间50~14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约40~100 mL,平均7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7~20 d,平均11 d;1 例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对症处理后痊愈。全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8个月,平均13个月。椎间骨性融合起始时间2.5~4个月,平均2.8个月。仅2 例发生椎体塌陷,间隙变窄,高度轻度丢失,延长支架固定时间,5个月后复查,椎间隙已骨性融合,颈椎稳定。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断钉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按JOA评分,术后12~16分,平均14.6分,优16 例,良10 例,好转3 例,优良率达90%。
颈椎病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椎间关节因长期承载各种应力负荷而发生退变,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隙高度丢失,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生肥厚甚至钙化,椎体后缘、构椎关节及小关节突骨赘形成,导致椎管矢状径减小、椎管狭窄。这些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从而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脊髓前动脉提供脊髓65%~70%的血供,如脊髓前压迫进行性加重,则通过脊髓前动脉终末支供应脊髓的血供可能被中断[1]。长期血供障碍,使局部缺血、脊髓脱髓鞘及轴浆流动中断,神经细胞受损,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就是这些退变增生突出的组织刺激和/或压迫脊髓而引起。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