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乌兰察布个人购汇业务的问题及建议
一、个人购汇资金去向分析
(一)购汇用途以境外旅游为主。从个人外汇监测系统监测的购汇资金属性和流向发现,至 2016 年 5 月底,乌兰察布市个人购汇总额 178.86 万美元,其中以境外旅游为由的购汇额 54.29 万美元,占比 30.35 %,购汇去向以向境外付汇为主,购汇用途仍以境外旅游为主,2016 年 5 月底出国旅游付汇 113.47 万美元,占比63.44%。
(二)多数以留学费用名义购汇汇出。从个人外汇监测系统监测的购汇资金属性和流向发现,以出国留学名义个人购汇资金为主要汇出方式。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居民个人收入的日益增长和家长希望孩子通过留学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知识,感受国外学术氛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增内学习出国留学的数量大幅增长。
(三)个人购汇以外汇储蓄存款和跨境划转为主。经调查了解,乌兰察布市个人购汇资金流向主要包括转入个人外汇储蓄存款、跨境划转、提钞、结汇等,其中以流向个人外汇储蓄存款和跨境划转为主。
(四)境外网络购物付汇大幅增长。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境内个人购买质量较好的国外产品也越来越多,且消费多以年轻人居多。2014 年网络购物付汇是 8万美元,2015 年网络购物付汇是 12 万美元,2016 年 5月底网络购物付汇是 36 万美元,预计今后个人网络购付汇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五)境外购房需求增加。一是个人自费留学和境外定居人数日益增加,中国人有房才算有家的传统观念使境外购房成为重要需求。二是境内居民收入增加,寻求新的投资增长点。个人在高收入驱使下,不断拓展投资渠道,从而引发投资境外房地产的兴趣,以寻求更大趋利空间。但由于我国对大额支出和境外购房还有一定限制,多数人通过个人分拆、虚报购汇用途将外汇汇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客户大多选择电子渠道办理购汇业务。目前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客户多是通过网上银行或其他电子渠道办理购汇业务,银行工作人员无法现场对客户办理业务过程进行指导,容易形成客户自己资金属性错选现象。购汇项目用途难以监测。尤其是在当前"控流出、扩流入"的政策管控下,部分个体购汇申报信息填写具有较大的规避性与隐瞒性。另外,由于个人人民币账户不属于外汇局监管范围,因此难以对个人购汇资金的后续流向进行有效监测。
(二)个人随意申报资金来源和用途现象较为普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5 万美元年度限额内的结售汇,仅凭个人身份证办理,无需审核其他真实性证明材料,在客观上为虚假申报和主观随意申报提供了便利,不利于准确分析。
(三)借道流出迹象较为明显。目前个人资本项目管理较为严格,允许个人投资渠道有限,无法满足个人投资需求。调查显示,近年来出现了境内个人移民财产转移、境外买房、境外开办公司等投资方面的新需求,多采用"多对一"分拆购汇方式满足,申报交易性质与实际资金用途不符情况较为常见。如向境外转移资金或境外购买房地产,却申报在教育、培训费,因私旅游项下,借道流出迹象较为明显。
(四)购汇用途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居民个人在银行办理购汇业务时,银行对个人购汇实际用途无法确认,只凭购汇人的口头说明即认为是真实的购汇属性,导致购汇统计数据不准确,资金属性的统计已无实际意义。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系统相关功能。在系统中接入个人外汇账户数据,个人结售汇系统中增加人民币来源、去向等数据项,以核实银行报送资料及境内外汇、人民币划转的合规性情况。
(二)加强个人项下资金流动监测。充分利用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建立个人外汇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加强对个人外汇管理政策宣传的同时,严厉打击个人违规行为,将违规人员名单纳入征信系统,加大违规成本。
(三) 引导外汇指定银行积极完善银行业务系统功能。从业务验证、信息审核、风险提示等途径加强管理,例如电子银行办理大额个人外汇业务时,可设置弹出对话框,强调业务真实性的重要性以及违规后果等,建立个人分拆购汇违规行为的"第一道防线"。完善银行电子渠道自动筛检功能,对同一收付款人所对应的账号、开户行地址等信息全面检索,超出制度规定,将提示到柜台人工办理等。
(四)加大外汇指定银行业务人员培训力度。利用日常工作的电话沟通及现场约谈等方式,组织对辖内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培训,有效解决银行柜台业务人员外汇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带来的问题,避免出现因银行业务人员不了解政策,拒绝客户合规业务需求的情况。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