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货币银行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金融学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文章基于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实践,从货币银行学的课程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对货币银行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创新
一、《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一)《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性质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历史发展和金融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从课程性质看,属于社会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的考核很难像自然科学课程那样通过精确的计算、严密的推导或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低来判断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社会科学的"软科学"属性,既不能单纯通过客观的计算答案或直观的技能标准评判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也很难通过一次笔试来评定学生理论基础的扎实程度和对金融经济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因而大大增加了衡量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难度。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特点1.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性。货币银行学作为经济、金融学的专业理论课程,对金融学进行的是整体性、框架性的原理阐述,其中既有宏观金融层面的理论阐释,又有微观金融运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运作机制与规律性,又阐明了金融学科所研究的范畴、重要内容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理论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毕业后从事经济、金融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货币银行学的实践性。这门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与现实结合紧密,很多现实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寻找研究问题的入门钥匙。如本课程中所涉及的信用工具、金融机构的业务、国际金融业务、金融风险管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等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熟悉目前的一些金融产品、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等,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货币银行学课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和具体案例的能力,学习从金融业务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机械化目前,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比较缺乏科学性、灵活性,过分依赖课堂讲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过于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太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采用了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有人将这种教学方式概括为:老师念讲稿、学生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同时,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一般也是照本宣科地讲,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有的甚至大段念诵教材,讲解中不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不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前后照应。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性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1.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基础理论课的知识覆盖面不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货币流通和间接融资讨论较多,对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运行规律讨论较少;从宏观上对货币运行及其与经济的关系讨论较多,从微观上讨论金融运行规律很少;对银行的经营管理讨论较多,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规律讨论较少;对传统货币银行学理论介绍较多,对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反映不够。
2.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明显跟不上国内外金融形式的发展变化,显得比较陈旧。随着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和国际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应将传统的国内金融知识和国际金融知识与当今世界及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融为一体,以反映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但目前的教材中涉及很少;即便有所涉及,也不够深入翔实。金融改革的自由化、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都已经成为当今金融发展的时代特色。而在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中,对此阐述不多。同样地,有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改革趋势、我国金融业的研究成果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基本没有涉及,即便有讲述,也是蜻蜓点水一样。另外,由于本课程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也会存在一些偏差,如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过程中,对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等专业的学生的要求肯定比金融学专业的要求要低。因此,结合我校经济学院实际情况,必须针对金融学专业的特点,选取内容适度、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并且对后续课程有所铺垫的教材。
3.货币银行学与其他金融学科课程的交叉重复内容很多。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基础理论课,应更多地讨论金融学的一般概念和原理,较少讨论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减少过多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应主要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原理、一般规律和研究方法,而不宜过多深入讨论各分支课程的具体内容,否则,货币银行学课程就成了宏观经济学课程或国际金融学课程或中央银行学课程,无法突出本学科的研究特点。
(三)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衡量。因此,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有较高的科学性要求。当前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考核,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规范性的考核制度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期末笔试试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标尺,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有的学生考前突击几天就可以轻松过关,甚至取得好成绩。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育良好的学风和教风。而且仅靠学期结束时的一次卷面来确定学生的整体成绩,这种考核模式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低,缺乏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也只是单向灌输,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没有双向互动,达不到教学相长的境界,也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