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银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来源: 2017-06-29 22:10

  一、1998-2002年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期的现实表现1998-2002年间,我国主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调控手段。从1997年10月到1999年5月,人民银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1年期贷款利率从10.6%下降到3.8%。1个月同业拆借利率从1997年10月的9.2%下降到1999年底的2.6%。到1999年年中,央行停止下调利率,一直到2002年初,利率都保持不变。1998-2002年,为了克服通货紧缩的不利影响,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表现为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但是经济的整体宏观形势却是国内失业、通货紧缩、国际贸易顺差加剧。这种现实表现说明1998-2002年间我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实现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衰退的经济刺激作用效果有限。
  从银行资本监管角度来分析,由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意识加强,惜贷,最终即使在力度很强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贷款总量增加也不显着。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各项贷款总额为93734.3亿元,相对于1997年的贷款总额74914.1亿元,年均增长仅12.56%,远远低于1997年之前的年均20%以上的贷款增长速度,而2000年、2001年、2002三年间贷款的总额分别为99371.07亿元、112314.70亿元、131293.93亿元。这四年间的贷款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0.02%,这几年间的贷款增速分别为6.01%、13.03%和16.9%,贷款增速大致呈V字形曲线。
  1999年我国贷款增速为12.56%,到2000年时降低为6.01%。结合资本充足率来看,1997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4%、2.5%、3.9%、2.9%,平均值仅为2.9%,1998年由于我国大幅度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2700亿美元特别国债,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迅速增高,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1%,1999我国国有四大行资本充足率基本保持了上一年的水准,达到平均5.9%,所以1999年我国贷款总额增速较2000年明显高出很多。2000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偏低,仅为4.6%,使得商业银行为了满足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减少风险加权资产,减少高风险贷款,产生惜贷行为。2001年和2002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5.6%和6.0%的水平,所以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但是由于当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体系等均不完善,导致注资之后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依然不高,所以贷款的供给也受到了影响。1998-2002年的贷款增速远远低于1997年之前的年均20%以上的贷款增长速度。所以,受限于监管部门的资本充足率限制,商业银行大幅度减少高风险贷款以减少风险加权资产,保证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贷款供给减小,国内企业筹资困难,工人失业。同时货币供给不足导致通货紧缩,国外资本大量流入,出现了贸易顺差现象。银行资本监管使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衰退的经济刺激作用效果有限。
  二、2003-2008年紧缩性性货币政策为主时期的现实表现2003-2008年间,我国主要采取了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主的调控手段。2003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来说,在保持国际贸易顺差的同时,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出现局部过热的态势,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政策走向有了较大改变。2003年的货币政策,可以用"稳中有紧"来概括。在这一年,由于经济增长提速,再加上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引起银行贷款猛增,局部经济过热凸现。官方认为2003-2005年我国三次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抑制了我国信贷资本的扩张,但理论界并未就此做出充分的论证,对该说法仍存异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考虑这段时期银监会强化监管对银行信贷的抑制效应。
  由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至2008年之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年终余额分别为158996.23、177363.49、194690.39、225285.28、261690.88、303394.64亿元,年平均贷款增长额为15.14%。这个数据虽然较1997-2002年之间的12.13%稍有增长,但是依然远远低于1997年之前年平均超过20%的增长速度。需要注意的是, 2003年到200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呈现过热的趋势,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的周期,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10.1%、10.4%、11.1%和11.4%。,平均增长率达到10.6%,明显高于1999年到2002年的平均增长率8.6%。
  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贷款总额的却仅仅以平均15.14%的速度增长,略高于经济衰退时期的12.56%,说明这段时期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起到了明显的抑制经济过快增长的效果。除了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外,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促使商业银行贷款弹性减小,贷款供给增长受限,加强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过热经济的抑制作用。2003-2008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呈现先增后稳的趋势。国家在2003年分别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了450亿美元的注资,所以2003年到2004年间,工行和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增速比较缓慢。但是在短时间接受国家注资以后,长远来看还需要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机制完善起来才能使得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从2005年开始资本充足率增速放缓,建设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的增速。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