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两种现代社会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百五十年前,马克思自称是"十五年来的1859)"、即他一生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问世了。我纪念这部极其重要的经典着作,至少有以下要问题值得探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重要性什么,是序言还是正文,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系统阐发,还是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初步确立?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分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序言》。《序言》是马克思毕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公开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及其与经济学研究关系的文本。如麦克莱伦就认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身最引入注目的地方是--尤其在序言的这些警示性的语言和简短的回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重要内容。"第一分册正文出版之后,由于表述与内容局限,实际影响并不很大。在他看来,这个缺憾与马克思无法把此前完成的那个长达800页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整理成可出版的形式有关。由于该着只是完成了商品与货币这两个预备性的章节,最重要的资本一章还付诸阙如,因此它不被广泛地接受就毫不奇怪了。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分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还是劳动价值论,但不为当时人所理解。按照梅林的说法,第一分册的决定性意义,在于超越了斯密与李嘉图所创立的那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最高成就是发现了商品价值的本质是劳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价值是由非历史的单个人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发现了不是具体的劳动而是抽象的劳动创造价值。"但这批判性的研究所发射出来的灿烂的光辉在开头时与其说使所有的人,甚至是作者的朋友茅塞顿开,无宁说使他们感觉到迷惘了"。我们认为,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角度来说,第一分册最有影响的内容确实不是正文而是序言;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原理,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
其二,究竟是第一分册影响大,还是恩格斯的匿名书评影响大?《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后,恩格斯于1859年8月在当时伦敦的《人民报》上发表了一篇重要书评。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分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实际作用不大,但恩格斯对这一分册所作的着名的评论,却对后来马克思主义者理解接受马克思学说起到了根本的转折作用。
如卡弗就认定,"恩格斯在他的短评中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本身,渐渐成为解释马克思生活和思想的基本形式对我们当今社会和政治生活无比重要的意义,可以追溯到恩格斯写于1859年的这篇短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马克思的第一分册特别是序言的影响,而是恩格斯的书评。我们认为,恩格斯的书评是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比较通俗与很好的说明,但不是最准确的说明。
其三,究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更能代表马克思思想原创性,还是此前写就的但被他坚决压下来的那个《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更具有创造性?本文认为,按照马克思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与习14 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惯,被压下来的导言更能体现他的哲学创造内容。《序言》是马克思多年研究的成熟而通俗易懂的结论,而《导言》(1903年出版)却是马克思刚刚进入的全新的但表述艰涩的思想世界。《导言》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这与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很晚(上个世纪50年代后)才被全文发表直接相关。
其四,《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最核心的观点、最有价值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不能局限于《资本论》创作史的角度,而要从整个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就是,《导言》
不仅仅提供了超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论,而且提供了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的历史辩证法。正是《导言》标志马克思彻底摆脱了他在19世纪40年代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在资产阶级(市民社会)范围内批判现代社会的范式,进而形成了崭新的理解现代社会的理论范式,这就是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范式。换言之,《导言》的当代核心价值在于确立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理论范式。
其五,如果说《导言》的核心价值是提供了分析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义理论范式,那么,这里又面临着如何理解这种范式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所认定的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具体总体性的历史辩证法,这个发现是正确的吗?具体的总体辩证法只能被解释为一种现代社会危机一发展模式或异化一扬弃模式吗?
其六,马克思的具体总体性的历史辩证法能否被理解为一种现代社会有机体理论,即现代社会的自主调节一发展的辩证法?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的理论实际上有两种范式:一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以盲目一自发的调节方式、即持续的内在危机与自我异化方式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发展理论;二是关于现代社会作为有机体不断地走向自觉的调节的发展理论。本文致力于讨论的主题是,马克思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实际上确立了上述两种缺一不可的现代经典社会理论范式。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