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从信息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城乡信息鸿沟的弥合
2005年5月17日是第37届世界电信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Creatingan equi-table Information Society:Time for Action)"。其意义在于构建和谐公平的全球信息社会,让不同地区、不同国籍、无论贫富贵贱的人群都能平等享受沟通的快乐,最终真正消除数字鸿沟。就我国而言,"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恰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相吻合。我国信息产业部把信息化作为缩小信息鸿沟的举措,并期望通过一步步信息化的进程弥合信息鸿沟。本文以信息产业部的举措"村通工程"为例,从信息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乡信息鸿沟弥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1.1信息政治经济学的含义和特点所谓信息政治经济学,就是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方法以及概念体系,分析信息生产、交换、使用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关系。
Frank Webster在评述信息政治经济学研究时指出,信息政治经济学视角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在社会结构关系中研究信息过程,认为所有的信息现象都体现已建立的社会生产关系;二是从社会经济体系的整体出发来研究信息过程,认为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全局趋势必然决定具体的信息政策的制定;三是强调当前社会发展的历史延续性,认为信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并末改变社会的基本关系,如市场对利润的追14逐。信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者认为市场机制具有把信息从公共财富(public goods)转化为商品、把信息交流关系转化为商业化的社会关系(commercializedsocial relations)的内在倾向。在当今社会,正是这种倾向决定着信息的属性与分配。信息的商品化使社会的贫弱阶层蒙受损失: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相对落后,贫弱阶层成为信息贫穷者。
1.2信息鸿沟"信息分化是指在信息极度丰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获取信息的优良条件和能力,能够获得所需的信息;而另一部分人则由于经济能力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不能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分化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就形成了信息鸿沟。在信息政治经济学的学者看来,信息分化与由经济能力决定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即在阶级结构中处于较高层的人能够得到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而随着一个人在阶级系统中地位的下降,他能获得的信息质量也就愈来愈次。形成信息鸿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另一方面就是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使获取信息所需要的前期投资越来越多。
2我国信息鸿沟的现状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城乡二元结构的现,造成了我国东西部之间的信息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平衡,收入不同的阶层之间的不平衡等诸多不平衡现状。本文拟从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
2.1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据《中国统计年鉴》等有关资料,2002年底,城市电话普及率为27.04%,而农村仅为1.08%,且农村电话资高于城市。移动电话和因特网城乡比重差距更大,2002年底城镇居民每百户有电脑20.63台,而农村几近于无。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的彩电数为130.5台,每百户拥有的电脑为27.8l台,拥有的固定电话为95.41部,移动电话为90.07部;而农村每百户拥有的固定电话为49.1部,拥有的彩电为67.8台,黑白电视为42.8台,没有电脑和移动电话的统计数据。由此可以看出,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